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剛看完一本教養書、聽完一場親職講座,或上完一系列的親子課程,覺得收穫滿滿、信心十足,決心要用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來正向教養孩子。

但過不了多久,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尖叫哭鬧、或是做出讓你理智斷線的挑戰行為。

你努力想著書上說的步驟、老師教的技巧,試著深呼吸、同理他⋯⋯但試了幾次,孩子依然故我,你的耐心條逐漸耗盡。

突然間,你發現自己忍不住大吼出聲,甚至氣得打了孩子的手心或屁股。

事後,你看著孩子驚恐或委屈的眼淚,內心充滿了懊悔、自責與挫敗感:「我怎麼又這樣了?那些書跟課程不是都白學了嗎?」

這樣「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巨大鴻溝,是否也讓你深感挫敗?

這樣的歷程,我在教養孩子的初期也曾經歷過,請先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

有這種掙扎,不代表你不夠愛孩子,也不代表你學得不夠多、不夠好,反而證明了你有多在乎、多想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

「知道」和「做到」之間,確實存在一段距離,特別是在壓力之下。理解這背後的原因,或許能讓我們對自己多一份溫柔,也更有力量去縮短這段距離。


▌「為了什麼」理智線容易在高壓下斷裂?

從阿德勒心理學與腦身心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並非意志力不足那麼簡單,背後有多重因素交織:

⚠️ 「情緒腦」綁架「理智腦」

簡單來說,我們的大腦有兩個重要的運作系統。

平時,由「理智腦」(前額葉)主導思考、計畫與衝動控制。

但當我們感受到壓力、威脅(例如孩子失控的哭鬧、讓你感到失控的場面),「情緒腦」(杏仁核等)就會被啟動,進入「戰或逃」的本能反應模式。

這時,理智腦的功能會暫時被削弱,讓我們難以取用學過的知識,而更容易做出衝動的、原始的反應(例如吼叫、動手)。

⚠️ 深根蒂固的「舊劇本」

我們每個人都深受原生家庭經驗的影響。如果我們從小習慣的模式就是被打罵,即使長大後理智上不認同,這個「舊劇本」也可能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壓力來臨時,這個最熟悉的劇本就可能自動跳出來上演,這就是我在課程中分享的「自動導航」模式。

⚠️ 育兒能量不足時的「權宜之計」

現代父母的生活壓力極大,常常處於多工、忙碌、睡眠不足的狀態。

當我們的身心能量(腦力、體力、心力)處於低度不足時,要維持高度的自我覺察與情緒控制,會變得格外困難。

打罵雖然是下策,但在極度耗竭時,卻可能被潛意識當作「最快結束眼前混亂」的方式。

⚠️ 對「失控」的恐懼

孩子的情緒失控或挑戰行為,很容易引發父母內心對於「場面失控」、「自己管不住孩子」的恐懼與無力感。

打罵在那個瞬間,似乎能暫時壓制住孩子,讓父母感覺自己「奪回了控制權」,儘管這只是短暫的假象。

⚠️ 對於完美的期待

學習新方法後,我們可能不自覺地期待自己能立刻完美執行,也期待孩子能立刻「變乖」。

當現實不如預期(新方法沒馬上見效、孩子依然故我)時,巨大的失落感與挫折感,反而可能讓我們更快地放棄嘗試,退回熟悉(雖然不理想)的打罵模式。


▌綠豆爸這樣「陪自己」

理解了這些原因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呢?關鍵在於「自我關照」與「刻意練習」:

✅ 練習「自我覺察」:辨識情緒地雷與身體訊號

學習觀察自己:在什麼情境下,我特別容易失去耐心?當我快要生氣時,身體有什麼感覺(心跳加速、呼吸變淺、拳頭緊握)?越能及早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就越有機會在失控前踩煞車。

✅ 按下「暫停鍵」:創造反應前的緩衝空間

感覺到情緒快要上來時,練習按下暫停鍵。可以試著:

深呼吸:最簡單也最有效,做3-5次緩慢的深呼吸。

暫離現場:如果安全,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離開幾秒鐘或一分鐘。

內在口頭禪:默念一句能幫助自己平靜的話(「冷靜」、「這不是針對我」、「會過去的」)。

✅ 擁抱「不完美」:允許自己犯錯,看重「想變好」的心

接受自己不是、也不可能成為「完美父母」。教養是一趟充滿學習與修正的旅程。

偶爾的失控不代表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重要的是,你願意反思、願意再次嘗試,記得肯定自己這份「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意。

✅ 事後「修復」關係:真誠道歉,與孩子和解

如果真的不小心對孩子吼叫或動手了,事後的修復非常重要。

等到自己和孩子都冷靜下來後,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媽媽/爸爸剛剛太大聲/太兇了,那樣做是不對的。因為我很生氣/擔心你⋯⋯但我下次會努力用更好的方式。」

這不僅修復關係,也給孩子做了「勇於認錯」的示範。

✅ 尋求「支持系統」:育兒路上你不必孤軍奮戰

和伴侶、家人、朋友聊聊你的掙扎,尋求情感支持或實際的協助。

參加父母成長團體(像我之後要成立的「可能幸福家」)、閱讀相關書籍,或者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的協助。

有人同行,會讓這條路走得更有力量。


▌溫柔教養,從溫柔對待自己開始

「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需要用「自我理解」、「自我關照」與「持續練習」來填補。

溫柔地對待那個努力學習、卻偶爾還是會犯錯的自己,就像我們希望溫柔地對待孩子一樣。

每一次的覺察、每一次的暫停、每一次的修復,都是朝著更理想的親子關係邁進的一小步。

這趟旅程並不容易,但請相信,你的努力,孩子一定能感受到。

讓我們一起學習,溫柔地對待自己,也溫柔地對待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不給孩子手機,孩子就威脅不寫功課、不上學,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按照約定,提醒孩子手機、平板使用時間已到,需要關機去寫功課或準備隔天上學的物品。 沒想到孩子臉色一沉,憤怒地大喊:「我不管!你不讓我繼續玩,我就不寫功課了!」 或者「你不把手機還我,我明天就不去上學了!」 面對孩子祭出「拒學
Thumbnail
2025/05/02
▌不給孩子手機,孩子就威脅不寫功課、不上學,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按照約定,提醒孩子手機、平板使用時間已到,需要關機去寫功課或準備隔天上學的物品。 沒想到孩子臉色一沉,憤怒地大喊:「我不管!你不讓我繼續玩,我就不寫功課了!」 或者「你不把手機還我,我明天就不去上學了!」 面對孩子祭出「拒學
Thumbnail
2025/05/01
▌孩子常喊「不公平」,我要怎麼教小孩? 「為什麼哥哥可以晚一點睡?不公平!」 「他的蛋糕比較大塊!不公平!」 「同學都有那個玩具,為什麼只有我沒有?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這三個字,是不是常常從孩子的口中冒出來?無論是跟手足比較、跟同學比較,或是對於家裡的規定、爸媽的決定,只要感覺自
Thumbnail
2025/05/01
▌孩子常喊「不公平」,我要怎麼教小孩? 「為什麼哥哥可以晚一點睡?不公平!」 「他的蛋糕比較大塊!不公平!」 「同學都有那個玩具,為什麼只有我沒有?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這三個字,是不是常常從孩子的口中冒出來?無論是跟手足比較、跟同學比較,或是對於家裡的規定、爸媽的決定,只要感覺自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缺乏同理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要怎麼教小孩? 弟弟跌倒哭了,孩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笑; 同學分享玩具時不小心弄壞了,孩子卻只關心自己的玩具,對同學的懊惱視而不見; 或者,他可能會說出一些「聽起來很誠實,但其實很傷人」的話,例如:「你畫得好醜喔!」、「你好笨!這都不會!」 看著孩子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缺乏同理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要怎麼教小孩? 弟弟跌倒哭了,孩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笑; 同學分享玩具時不小心弄壞了,孩子卻只關心自己的玩具,對同學的懊惱視而不見; 或者,他可能會說出一些「聽起來很誠實,但其實很傷人」的話,例如:「你畫得好醜喔!」、「你好笨!這都不會!」 看著孩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