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明明只要花 5 分鐘就能解決的事,你卻拖了一個禮拜才動手?
明明只要問一句話就能得到答案, 你卻繞了一大圈,什麼都不敢問?明明心裡想說「可以幫幫我嗎」, 卻因為怕麻煩別人、怕被拒絕,最後選擇自己扛。
—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改變,只是太害怕「麻煩」。
但你知道嗎?
真正讓你困住的,不是這件事有多麻煩,而是你腦海中「關於麻煩」的想像。
—
我們總是把事情想得太難、太煩、太耗能。
「我如果現在改,會不會讓事情更複雜?」
「講清楚好像很麻煩,就這樣忍一下算了。」
「問別人好像會打擾他,那還是不要了。」
但現實常常是——
你一說出口,對方就說:「喔好啊,沒問題。」
你一動手處理,其實 10 分鐘內就解決了。
你一表達完自己的需求,對方居然比你還配合。
這時你才驚覺:「啊,原來沒我想得那麼麻煩。」
—
我們常常不是怕麻煩別人,而是怕自己被貼上「很麻煩」的標籤。 怕被討厭、怕被拒絕、怕沒做好、怕改變之後要負責。
但真相是:生活中真正的大問題,往往就是從「不敢麻煩」開始的。
—
你不敢請假,硬撐著上班,反而把事情搞砸;
你不好意思問清楚,結果誤會累積越來越多;
你不敢表達界線,只因為怕講清楚「會讓人不舒服」。
結果呢?
你搞得自己很累、事情更複雜,還得花雙倍力氣補救。
—
有些事情,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麻煩。
真正麻煩的,是你一直不處理它。
—
想要有更健康的生活、不委屈的關係、穩定的節奏,你勢必要練習去「麻煩一下自己,或麻煩一下別人」。
因為這不是自私,而是成熟。
不是任性,而是界線。
—
你可以:
- 開口請求幫忙,而不是什麼都一肩扛下
- 拿起電話處理掉那件你拖很久的小事
- 說出「我不太舒服,可以這樣改嗎?」
- 放下完美主義,先做再說
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事,做了就會順;
說了,對方就會懂;
開始了,自己就會動起來。
—
這篇文章,我也寫給那個曾經的自己。
我曾經為了一點點變動,想上百種「可能會出錯」的理由。
害怕請假、害怕請求、害怕交接、害怕麻煩別人。
最後拖著拖著,反而讓自己陷入真正的大麻煩。
現在我學會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在你心裡反覆出現,那它值得你「先處理一下」。
越怕麻煩的東西,越值得你盡快處理。
—
別再對自己說「算了啦」。
因為你越怕麻煩,生活就會越來越麻煩。
試著從今天開始,練習這句話:「其實真的沒那麼麻煩。」
你會發現,事情沒你想得複雜,而你,也比你以為的還要有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