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bserve|一場「效率革命」之後的靜默場景
過去幾個月,我陸續與一些企業內部的中階主管對談。他們告訴我,部門績效不降反升,但心裡卻升起一種奇怪的不安——明明事情完成得比以前快,回報也更即時,團隊也沒有人明顯出錯,可他卻覺得「好像不是我在帶團隊,而是大家各自帶著一個AI在行動」。
我聽完之後靜了一下,回問他:「那你覺得你現在是什麼角色?」
他想了很久,說:「有點像在一間無人的餐廳裡當值班經理,系統會自動接單、出餐、補貨,甚至收集顧客意見……我人在,但好像被邊緣了。」這不是少數人的焦慮。在AI成為團隊新夥伴的當下,「人類領導者」這個職位,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Q|Question|如果團隊能自動運轉,那還需要領導者嗎?
我們一直以為領導者的價值,來自於「懂管理」「懂資源」「能給方向」。但在AI已能即時優化流程、快速匯整回饋、輔助判斷的今日,這些「懂」是否正逐漸失去優勢?
也許我們可以更深一層地問——當AI處理效率與資訊,領導者還能扮演什麼無法被取代的角色?
或者說,我們還有沒有真正「與AI協作」的思維模式,而不是單純「交棒給工具」?
D|Deconstruct|領導力的本質:從控制資訊到承接情緒
如果你曾經用過AI協作工具,就知道它們幾乎不會犯錯。它不會遲到、不會抱怨、不會拒絕,只要指令清晰,回應就精準。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難「容忍」團隊中那些慢、模糊、需要引導的人。
這正是管理者最大的轉折點。因為 真正的領導力,從來不是「做到最正確」,而是「讓人敢一起前進」。
AI能完成的是任務,但人心的連結、信任的建立、動機的引動、文化的養成——這些仍深深倚賴人類領導者的情感敏銳與價值堅定。
在這個「人+AI」的混合型團隊裡,管理者不能只做流程的指揮者,更要成為節奏的設計者、情境的創造者與文化的守門人。
R|Reframe|AI帶走了任務,釋放出更高層次的「領導空間」
你可以把AI視為一位資深助理,會把數據排好、流程設好、時間表算好。那麼,你可以多做什麼?或者,你想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
在這個轉型時代,新的領導力有三個核心特質:
- 詮釋者: 把AI產出的資訊轉譯成人的語言與願景,讓團隊理解背後的「為什麼」。
- 情境設計師: 設計具安全感、具創造力的協作場域,讓AI與人之間不是比拼,而是共舞。
- 文化鍊接者: 建構能長出內在動力的組織文化,讓AI變成放大人性的工具,而非壓迫感的來源。
E|Express|AI不是壓縮人性,而是讓人性重新被看見
也許未來的職場,不再是誰最懂技術、誰跑得最快,而是誰最能讓團隊「願意向未知走去」。
這是一場靜靜發生的革命。
而我們每一位領導者,都是正在學習「怎麼帶著AI走得更有靈魂」的旅人。
🌱 一個小行動邀請:
請你回頭看一下你的團隊,每個人除了工作績效,你是否知道—— 他們此刻最想學的是什麼?最怕失去的是什麼? 下次1 on 1時,試著不談任務,只談「此刻的你,正往哪裡去?」 你會發現:那是AI永遠無法取代的、真實的領導力。

AI時代的部門主管不只是個引導者,更是一個引領者,把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串連起來引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