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拒絕、不願製造衝突,等同將「決定權」交給他人
在職場上,你是否也常常因為「怕衝突」、「怕傷和氣」而選擇沉默、妥協,默默吞下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乍看之下是避免對立,實際上卻是在一步步交出你的決定權。
小敏是台灣某間非營利組織負責撰寫募款電子報的文字工作者。
最近她越來越感受到主管對她工作的「微型管理」。雖然還談不上職場霸凌,但主管幾乎介入所有細節:每句話的字數限制、主詞與動詞的排列、修辭方式與開頭語氣的選擇,都必須照本宣科。甚至覺得小敏對文字並不敏銳,還要求她去讀台灣新詩集,最近更是情況嚴重直接要求小敏要「多多閱讀」,這些指令讓小敏覺得壓力很大,也讓她無所適從。每次開會主管一定會跟小敏炫耀自己是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也很喜歡強調基本上全辦公室的文案,都寫得很差云云之類的,這讓小敏每次提筆書寫電子報時,都可以感覺到頭頂上烏雲綿密不知道怎麼做主管才會滿意。
後來小敏反映了自己的意見,拔除擔心「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直接把意見說出來。當時剛好組織內部訓練舉辦「職場霸凌的課程」,她勇敢地問出來,獲得老師肯定並說出「主管在這件事情上確實應該收斂」。
小敏不是沒有專業能力,而是不敢「拒絕控制」,過往持續的對主管讓步,並沒有獲得主管的體貼,反而讓她逐漸失去了決定工作的方式與步調的自由。這樣的情況不是個案。當我們不設界線、不說出自己的需要時,我們其實默許對方不斷向內擠壓,直到連喘息的空間都不剩。久而久之,時間不再屬於自己,選擇不再由自己主導。
設定界線不是自私,而是成熟;拒絕不是對抗,而是負責任的自我照顧。你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為自己的時間設下底線、針對某些溝通方式提出建議,慢慢讓對方知道:我不是不合作,而是我也需要被尊重。
別等到情緒崩潰或身體出狀況才正視這些信號。把「我願意」放回選項裡,重新練習掌握自己的決定權。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說一句:「我的時間與選擇,值得被尊重。」
有時候對方會以「善意」為由,使你被迫犧牲自己的時間或是資源。例如:主管基於自己的想法過度反覆超過三次以上修改文章中的每一句話,但是文章整體方向並未修正,只是希望好還要更好,可是募款的成效並沒有起色,那麼這樣的修改還有意義嗎?
一開始,你可能會基於尊重,提早交卷讓主管改的開心;後來主管卻變本加厲要小敏開四次以上的會議才要改完募款信件(約800字),每次會議都是一個小時以上,已經不是只要忍耐一下下就沒事了的狀況。
當小敏一回神,發現自己的工作所有大小事已經遭受嚴重侵犯,主管也沒有要調整他的工作要求、安排,甚至會開始要求更多了。
如果小敏後面不以保護自己為優先,一味因為別人的事而消耗精力,就可能搞壞身體。當界線遭到侵犯的背後,來自於你的「決定權」遭到剝奪。
最可怕的是那種你已經拒絕主管的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還是會有主管想要繞過下屬的內在放線,不斷的對下屬進行服從性測試。你可能會想不透, 你都已經拒絕過A事件了,那麼相似的B事件,為什麼還會一直要求呢?在小敏已經明確拒絕並闡述文章來由下,小敏的不耐煩已經很明顯了,但是主管仍然覺得文章一定要照樣修改。
有些主管可能會想也許這次下屬不想製造衝突,會不敢或不願拒絕的同時,就算主管自己賺到了!這樣就是下屬將決定權無條件、條件可退讓的交出去。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從小事開始,將決定權拿回來,比如一開始拒絕的事情,後面的相似事件都一定要先評估後,不能因為被主管魯小就部分條件可退讓,千萬不要這樣,因為這會讓你前面的拒絕成效打水漂,還會讓主管覺得你「都是可以談的嘛~」。
後來小敏刻意跟主管製造「鯊魚之籠」(shark cage)的現象,嘗試在有高層人員下據理力爭,稍微與對方起一點衝突(不需要決裂),讓彼此之間加一點緊張和對立,讓對方知道你有底線、原則。比如跟對方反映:「今天和你討論工作就消耗了半天時間,我沒辦法做事」,或是遭到貶低時,發怒表示:「你這句話太超過了!」之後再冷靜地向對方道歉,修補關係;反覆使用,直到對方了解你的底線。
小敏以前太習慣當「好好先生/小姐」,她害怕拒絕就會被貼上不合群、難相處的標籤。但是這次她營造多次與主管的衝突卻讓公司看到她的能力與專業,並將小敏調到更適合她的職務上。
以前小敏總是讓步,主管們只會習慣小敏沒有底線,但不會因為她的體貼就更加體諒。這次的衝突雖然讓小敏被其他更「慣老闆」的同事批評不夠聰明,對小敏的職場形象並沒有「加分」。但是小敏拉出真正的界線,不只是對他人的提醒,更是對自己的保護。小敏這次從工作上以及日常小事練習,比如拒絕非緊急的加班、主動決定午餐吃什麼,逐步建立「我是可以說不」的心理肌肉。
別小看這些微小的選擇,它們正在悄悄讓你找回自己的空間感、時間感與生活的主導權。讓「我願意」取代「我不得不」,你會發現,當你重新掌握自己的節奏,別人也會開始尊重你的界線。小敏這次反而獲得了尊重,讓其他上層主管注意到了問題,採取新的做法了。這次小敏不需要隱忍,她很清楚設定界線不是自私,而是更成熟的處事方式。拒絕不是壞事,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自我照顧。
這邊列舉某些主管的微管理,會以高度干涉工作、介入隱私等行為掌握員工的工作進度,逐漸成為職場中的隱形霸凌,對心理健康和工作環境造成傷害。你所待的職場環境,有以下特徵嗎?
- 以製造急迫性、擅自更改日程等方式,影響他人時間。
- 忽略他人經驗、知識和想法,獨自掌控完成工作的過程。
- 透過權威控制他人,如規定要下載遠端監控軟體。
- 需要頻繁且不必要的狀況更新和報告。
- 每個環節都需要主管批准才能繼續,導致工作流程緩慢。
- 無法有效授權;即使授權,當發現問題時,就會立刻收回。
別等到情緒崩潰或身體出狀況才正視這些信號。把「我願意」放回選項裡,重新練習掌握自己的決定權。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說一句:「我的時間與選擇,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