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與表達」,真的是需要學習&練習的!
記得在我大學時,有一門選修課
課名就叫「溝通與表達」
我當時想:「會說話不就會表達嗎?這有什麼難的?」
爾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是這麼想的
在這層想法的基礎上,隨著歷練又多了幾道新的認知:
1、我都說出口了,對方就會懂
2、「溝通」就是一場對話。對話中,我們都對彼此說、也都聽彼此意思
乍看之下,這些理解似乎都對
但在兩週前,我因為與老公大吵一架
兩週的時間裡,我潛心學習「兩性溝通」,並積極練習
不帶任何預期的,我的成效非常好
老公也難掩喜悅地,讚賞我這次的改變
我感覺到我們的感情更加升溫、也更上一個新檔次(老公也認同)
經過這次的大吵事件,讓我對「溝通與表達」有了更精闢的詮釋
接下來,請跟著我的文章節奏,一起進入我的故事吧!
一、「每個人」都是想多、說少
是的,「每個人」
即使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普遍女性比男性更有「說話」的需求
女生可能說的話,比男生多;但女生想的事,也比男生多很多!
如果代入數字來舉例,就會像是:
女生雖然說了100句話,但其實背後有10000個想法
男生雖然說了60句話,但其實背後有5000個想法
(請別跟這些數字較真,這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而舉例)
每一道話語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念頭──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是
有時候,我們頭腦清醒,可以抓住兩三個呼嘯而過的想法
但更多時候,是我們「抓不住的」比抓住的還要多無數倍!
所以,任何的「表達」
都要「說出口」才基本算數
那些沒說出口的,除了一些情緒使然(例: 不好意思說、不知道怎麼說)
往往都是我們有意、無意地,預設對方跟我們有相同認知
所以,你表達、是表達了
但是,溝通的基礎錯了,雙方的理解並未達成一致
這幾乎算是我這兩週以來,體認到的「最大溝通陷阱」
二、幾個「表達技巧」,提升溝通品質
你可以想想,對你而言,什麼是「溝通」?
對我來說,「溝通」代表雙方都願意表達、雙方都願意理解彼此
所以,「表達」是溝通的基礎
你或你們,一定都要「說」
而另一個影響溝通品質的關鍵,就是「聽」
不只要聽對方的聲音、對方的話語,聽到之後還要用自己的認知解讀看看
一個很大的重點是,你的解讀未必準確 → 這點非常重要!
因此,你怎麼解讀的,請再「表達」給對方,與對方確認你的理解是否正確
我們太常自己想一想,就認為是那個意思
比方說,我與老公遇到一個窘境
老公迫切地想得到快速、具體的解決辦法
而他認為,解決辦法就在我這裡,所以他要求我直接告訴他怎麼做
我想了一想,我說:「先這樣吧!」
這句話在他聽起來,像是我不想處理這件事
隨即,他有些氣憤,並夾雜著些許害怕,對我一頓輸出
他擔心我們會因為問題沒解決而引發爭吵
然而,我卻是因為思考過後、認為目前暫無解決辦法,所以才想多觀察之後再做決定
可是這些思考過程,我沒有說出口呀!
我沒說、我沒表達,他怎麼有機會知道呢?
所以,他只能就我字面上的意思,去加以揣摩、理解
很多時候,爭吵就是被這些溝通落差引爆的
不過,我後來向他說明了我的思考過程,也確認他有充分理解過後
馬上,我們就找到了共識!可喜可賀!
所以,「溝通」的技巧,就是「說(表達)+聽
」
它說難不難,只是很少有人能精準將這項工具教給你
三、溝通與表達,是有節奏的
通常,我們在情緒上頭時,腦袋的運轉速度會加快
加上情緒亂參一腳,導致說話時也跟著加速
特別是「生氣、憤怒」這類帶有緊張感的情緒
讓我們對著談話的人,披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好消息是,你已經知道人在急的時候,會不自覺加速
那麼,下一次開始,當你又與一個人開啟對話時
僅記「放慢、放慢、再放慢」
這不是要你想慢點,但「說慢點
」是有必要的
當我們控制好說話節奏,其實也是在為緊張的談話氛圍減壓
同時,也讓自己「慢慢地、穩穩地」去接收對方的話語──僅僅是話語
你確定對方說完話之後,你再去進行思考
此時,允許對話中出現沉默,也請專注在你的思考、不要被對方牽走
我認為,一場有品質的談話,就是一次的「有效溝通」
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耐心」是非常大的關鍵
這代表,「稍微忍一下沉默」是必要的
所以,試著有意識地練習「溝通與表達」的慢節奏
清楚區分「說話→聽話→思考」的環節,將能幫助你們更效率地取得共識
四、溝通與表達,是「理智的主場」
這不代表「情緒」不能加入對話,但要盡可能降低它的參與
「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溝通之前,請務必要有這一個基本認知
只是在溝通時,我們採用的工具是「語言」及「思考」
它們可都是「理智」的工具,「情緒」可能會模糊了工具的效能
因此,如果你像我一樣,在談話中是屬於比較情緒化、情緒明顯的那一方
那麼,「暫時壓制你的情緒」是個很好的方式
這並不是在委屈自己
只是希望先透過問題的有效解決,來進而平撫情緒
再次強調,溝通時壓抑情緒是「暫時」的,僅僅是暫時的
順利的話,有效溝通過後,你的情緒自然會消散
不順利的話,溝通過後再處理情緒,也絕對來得及!
不過,我們都希望「順利」吧!
所以請稍微讓你的情緒,在溝通時「暫居幕後」
也許最終,它都沒有任何上場的必要,一舉兩得呢(解決問題又安撫情緒)!
結語
有人說,感情就是「找一個人來折磨自己」
其實,這並不是大家樂見的結果
在這次的大吵,我非常受傷
但儘管如此,也不要把改變的希望寄予他人
不要想著改變別人,除非他自願
改變自己都不容易了,「改變別人」根本是無稽之談
當我決心從這次的大吵中學習,我成功地得到了一次蛻變
是!我們是改變不了他人!
但,我們可以影響他人──關鍵在於,你先改變
現在,我跟老公的感情狀態,好像「再次戀愛」的要好!
我將這次的成長經驗,記錄於此
也分享給有需要的你~
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有什麼想法或問題,都歡迎你用任何方式(email、留言等等)跟我說
又或者是你有共鳴、想跟我分享你的經驗,我都非常樂意收到你的來訊!
我的文字,是日常的紀錄,也是一種陪伴。
如果你想支持我繼續分享這樣的陪伴,可以考慮贊助一杯咖啡☕
讓我在創作的路上走得更穩一些。
▸ https://p.ecpay.com.tw/B44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