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直,抬頭挺胸。」
-《人生的十二法則》

你看過《Rocky》這部電影嗎?即使沒有看過,也大概看過主角在清晨搭配着激昂的音樂,充滿鬥志的跑步的電影場景。《Rocky》就是這種電影情節的始祖。
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止是打拳,它的主題是鬥志。
那鬥志到底是什麼?鬥志有用嗎?
鬥志是什麼?
鬥志是面對困境的勇氣,就像《哈利波特》裏的葛來分多,無論你是凡人、貴族或是聰明絕頂,但只要有由內而外的勇氣,你便是屬於葛來分多的人。

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是哈利波特,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勇氣。內心柔軟的我們,要怎樣勇敢地面對困難?答案便是鬥志。
為什麼?難道鬥志和勇氣不一樣嗎?
快樂讓你微笑,微笑也讓你快樂
1988年,德國心理學家Fritz Strack進行了著名的「面部回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實驗。

實驗內容是把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咬住筆橫放在嘴裡,呈現「微笑」的樣子,一組用嘴唇夾住筆(不能用牙齒),而無法微笑。
接著請他們觀看一系列卡通畫,然後評估卡通的有趣程度。
結果顯示模仿微笑表情的一組,評價卡通比較有趣;無法微笑的一組,評價相對較低。
從這個實驗可得的結論是我們的表情不只是反映情緒,也能反過來影響情緒。
並非每一個人都是Rocky
內在能影響外在,外在也能影響內在。
不止是快樂的情緒,任何情緒也可以,包括勇氣。

在電影《百元之戀》中的女主角,和《Rocky》不一樣。
她是一個啃老族,30歲的時候為了証明自己而學習打拳。而且故事的結局,她並沒有贏,她輸掉了那場拳賽。
既然會輸,那努力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就像清晨跑步那樣,我要的不是必贏的結果,而是鬥志。
既然沒有天生的勇氣去面對生活,那就端正自己,抬頭挺胸,從外而內的激發勇氣,這就是鬥志。
女主角雖然輸了比賽,面對生活卻更有鬥志。
不論輸赢,都應該要挺直腰板,人生需要勇氣的事還有很多。
就像歌裏唱的「It's a climb~」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支持我繼續創作: 點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