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03 幸福,是一場覺醒—如何發掘幸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有沒有想過,幸福不只是一種感覺,還是一次覺醒?

去年4月的一個上午,在田裏忙碌了一陣子,補秧、順便除草,陽光有點大、流了一身的汗水,休息時,坐在樹下,看著補完秧苗、齊整的水田,風吹過、秧苗有著規律的波浪在水面上舞動著,看著看著心變得平靜,沒有念頭,好像自己什麼都不必擁有,只是「在這裡」,就已經足夠。

去年12月,與太太兩個人去京都有了兩個人的小旅行,這是我們有了孩子後的第一次單獨旅行,感覺很遙遠,又很熟悉。某個午後,天氣很冷。我們來到二條城京都御所,人不多,很幽靜,園子裏有銀杏的黃,也有楓葉的紅,我們走牽著手,只是在樹下漫遊,感受手心的溫暖,沒有念頭,好像自己什麼都已經擁有,只是「陪著彼此」,就已經足夠。

你呢,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時刻?在此刻,覺知到自己被幸福所包圍、擁抱?

幸福,常常不是驚天動地的狂喜,而是靜靜流動的溫柔。

但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似乎怎麼追,也追不到它?

為什麼,我們擁有了更多,卻依然覺得不夠?

在前面的兩集中,我們聊了「什麼是幸福?」以及「為什麼幸福如此重要?」。我們知道,幸福不只是短暫的快樂,同時它也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影響著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即使我們知道幸福很重要,我們必然會好奇——那「我要怎麼找到幸福?」

今天,我們想要發掘:「幸福,究竟來自哪裡?」,也想看看從古至今的智者,從哲學、心理學的角度,他們的視角,以及人生感悟


幸福,是來自擁有,還是來自感知?

先來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你中了樂透,你會變得更幸福嗎?

你可能會想:「當然啊!有錢之後,我可以買車、買房、出國旅行、享受人生,怎麼可能不幸福?」

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中樂透的人,在起初的興奮過後,幸福感會迅速回到原本的水平。如此前文提到的,當一個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後,財富對幸福的影響其實不如我們想像的大。

在心理學,這被稱為「幸福適應」的現象(Happiness Adaptation)——當我們習慣了某種擁有,最初的快樂會逐漸消退,我們會開始渴望更多,反覆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擁有很多,卻依然不快樂,而有些人,明明看似平凡,卻總能表露最單純的笑容。

接著,我們來看看兩種幸福的來源,第一種是來自「擁有」的幸福

這種幸福,來自於外在的條件,例如:

✔️ 買了一輛夢寐以求的車

✔️ 擁有高級手機、名貴的包包等奢侈品

✔️ 升職加薪,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 住進大房子,享受舒適奢華的居住環境


我記得20多年前,自己存了錢,買了一台摩托羅拉的翻蓋手機,黑色,很長,也很貴,出去旅行前買的,覺得很拉風,其實也沒有什麼人會打給你,因為那時手機不太普及。結果,在旅行時給掉了,可想而知,幸福感沒了,反而覺得很不幸福,很不爽。

以上種種,確實會讓人快樂,如同前面談到的「幸福適應」的現象,一旦我們適應了,就會不自覺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

於是,人生,變成了一場無止境的追逐。

也許,這是為什麼很多人即使看似成功了,卻仍然不覺得很幸福

因為他們的快樂來源,完全來自「外在的擁有」。

但還有一種幸福,與擁有什麼不一定有關,是來自「感知」的幸福,來自我們如何「體驗」這個世界,例如:

✔️ 與家人一同享受精心準備的飯菜

✔️ 和伴侶共度平靜而美好的假期,感受愛的溫度

✔️ 在夕陽下散步,微風輕輕吹過臉龐,舒緩而自在

✔️ 被一本好書打動,心靈與文字交會、與作者共鳴


這種幸福,不需要等待「擁有更多」,而是透過「活在當下」,讓每一刻的體驗變得豐富而深刻。

這兩種幸福的來源,你可能都同時擁有,只是,對於後者,是不是在忙碌與煩惱中,逐漸被我們所忽略、淡忘了

幸福,不一定你得擁有什麼,而是你是否能夠「感受」那些你已經擁有的美好。


哲學與心理學:幸福的不同視角

幸福這個主題,前人是怎麼想的?

在幾千年前,人們就不斷在思考。我們來分享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哲學家的觀點

🔹 希臘三哲的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認為,每個人做任何事情(工作、學習、交友等)都是為了追求一個「最終目的」——幸福。而幸福不是來自短暫的快樂,而是來自「活出最好的自己」,幸福=活出人的本質與潛能。他的意思是——當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並且對世界有所貢獻,這種幸福,才是最持久的。

舉個例子:

  • 一位音樂家,當他創作出觸動人心的旋律時,那份幸福,比獲得財富更深刻。
  • 一位老師,當他幫助學生改變人生時,那種成就感,讓他願意不斷付出,也超越了生活中短暫的愉悅。關於這個部分,也是這15年來自己的真實體會。也是很感謝自己,在40出頭時做的人生選擇,從一個看似安穩的工作,走向一個充滿未知與挑戰的自由工作者

這樣的幸福,並不依賴外在,而來自於我們感受到的「內在價值」。


🔹 希臘晚期哲學家伊比鳩魯的幸福觀

後人對伊比鳩魯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他主張享樂主義,主張自我放縱。其實,伊比鳩魯認為幸福來自於「阿塔拉克西亞(Ataraxia)」,即一種心靈的平靜與無憂。他區分了短暫的感官快樂(如美食、享樂)與長久的內心快樂(如知足、友誼)。

•       他主張清楚辨別慾望,並滿足自然而必要的部分。對於自然而非必要的慾望,如美食、性關係,適當、簡單即可。對於非自然也非必要的,如過度財富、名聲、權力,去追求它,反而帶來不安與痛苦。

•       伊比鳩魯的名言:「幸福並不是更多的擁有,而是更少的渴望。」


🔹 近代哲學家尼采

尼采認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個體的成長與超越。他認為人的本質並非追求快樂或安逸,而是不斷超越自己、實現更強大的生命力,真正的幸福來自於不斷突破極限與困難的過程。他主張人應該勇敢地創造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獨特的人生。尼采鼓勵我們走向「超人」之路(Übermensch)

,「超人」不是超能力者,而是能在混亂中創造意義和價值的人。所以他的名言:「成為你自己。」


🔹 來自心理學家的觀點

阿德勒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與佛洛伊德和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頭。與佛洛伊德強調「潛意識、本能驅力」不同,阿德勒認為人是有意識的個體,能夠選擇自己的行為,並透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阿德勒強調,人類的主要動力不是尋求快樂或逃避痛苦,而是追求優越感,也就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這種「追求優越感」並不是與他人競爭,而是與自己相比,希望變得更成熟、更有能力、更有貢獻。 幸福,不是來自於超越別人,而是來自於自我成長。 

舉個例子: 錯誤的幸福觀是:我只有贏過別人、拿到第一名,才會感到幸福。 而健康的幸福觀是:今天的我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了一點,這讓我感到幸福。 從阿德勒的觀點,如果你總是把幸福建立在「比較」上,你會變得焦慮、很難滿足。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比別人更好。

这与道德经中所说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似乎頗有相通之處。

此外,不只是關注自己,阿德勒認為幸福也來自於與他人的連結,並為社會帶來貢獻。他認為個人的快樂很難單獨存在的,更多來自於「我們是否對他人、對世界有貢獻」。如果一個人只關心自己,而忽略了社會關係,反而會變得孤獨和不滿足。


上個世紀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在他的著作《人類動機理論》提出經典的「需求層次」,他認為,當我們滿足基本需求後(如生理,安全),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被愛、被尊重、有意義與自我實現。

這與前面幾位提到的觀點相似——當我們能夠為世界帶來價值,內心會有一種深層的滿足感。

馬斯洛在晚期,還提出了第六層自我超越做為補充。他認為: 自我實現並非終點,最高層次的需求其實是「超越小我」,投入更大的使命與意義,如: 信仰、藝術、科學探索,追求「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他的原話是: 「人是為了某個超越自身的東西而活。」

所以,幸福的關鍵,不是「我還缺什麼」,而是「我能夠用自己擁有的東西,創造什麼」。


最後一位我們分享的是馬丁塞利格曼。塞利格曼是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創始人之一。在此之前,心理學的重點多半放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憂鬱症、焦慮症等負面情緒的研究。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不應該只關注「如何讓人從負面狀態回到正常」,而應該研究「如何讓正常的人變得更快樂、更有意義」。

他在 2011 年的著作:《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繁盛:對幸福與福祉的全新理解》),提出了「PERMA模型」,指出幸福感來自於五個核心要素:

  • P(Positive Emotion)積極情感:培養快樂、感恩、希望、愛的感受。
  • E(Engagement)全情投入:進入「心流」(Flow)狀態,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
  • R(Positive Relationships)正向人際關係:擁有深厚的友誼、家庭關係、愛情。

  • M(Meaning)意義感:找到人生的目的,做讓自己有價值的事。

  • A(Accomplishment)成就感:設定目標並努力達成。

PERMA 模型並非單純的理論假設,而是有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與數據支持。從PERMA模型中,我們知曉了幸福不是單一的來源,而是來自於多種因素的組合與平衡。

第一集有提及,我在十年多前,在一塊年會鄭州的工作坊中,聽到了關於幸福的主題。那時主講者分享的就是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而這些年來,我對這個幸福模型的理解、體驗與應用,也是比較有感觸的,而且也花了一點時間去探索。因此接下來,我計劃每個元素分五週、也就是共計25集,來做更細緻的展開,期待能夠從中,與聽眾一起發掘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藍圖


今天,我們談到了一些關於幸福來源的觀點:

  • 幸福不一定來自於擁有更多,而是來自於能夠感知的更深、更廣
  • 亞里斯多德與心理學家的研究,都指向創造並感知「內在價值」是幸福的關鍵
  • 馬丁塞利格曼的 PERMA 模型,提供了一個更加完整而實用的幸福框架

💡 本週留給讀者的實踐行動:

「回憶過往的生命歷程,曾經讓你特別幸福有感的一個階段,或是一段經歷或事件,可以閉上眼睛,回憶那些畫面、場景,當時出聽到的聲音、浮現的表情或感受的心情,當感觸變的比較強烈時,想想看,當時是PERMA五個元素中的哪個或哪幾個包含在其中。」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訂閱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也可以分享給你身邊的親人或朋友,我們下次見!😊


💡如果想聽Podcast,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 KKBo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1會員
25內容數
這裡,不談華麗語言,没有標準答案 
這裡,把目光回到內在,发掘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不是結果,而是能力 只要願意,每個當下,試著靠近更真實、更溫暖的自己 每集的主題,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觀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則簡單的小練習 幸福的力量,不在於知道得多,而在於願意改變一點 從現在起,一起練習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好久沒有來勤美草悟道附近走走了。 昨晚的風,好涼,很舒服。 情人節快樂,是浪漫嗎? 應該是說平安健康絕對是很快樂的。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早能夠睡到自然醒,一呼一吸中仍然感受到心有感的抨抨跳著活著真好,就是一份美好。 想起了許多關於幸福的想法, 幸福並不一定是奢侈的享受,而是來自於生活中的點滴
Thumbnail
好久沒有來勤美草悟道附近走走了。 昨晚的風,好涼,很舒服。 情人節快樂,是浪漫嗎? 應該是說平安健康絕對是很快樂的。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早能夠睡到自然醒,一呼一吸中仍然感受到心有感的抨抨跳著活著真好,就是一份美好。 想起了許多關於幸福的想法, 幸福並不一定是奢侈的享受,而是來自於生活中的點滴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Thumbnail
你曾經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問過自己:什麼是幸福?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尋找著那一絲微光,那一抹能讓心靈稍作停歇的柔軟。這些微不足道的時刻,如同一顆顆溫暖的小星星,在我們內心的夜空中點亮了希望。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微小的幸福,抵抗人生可能的低谷,勇敢地向前邁進。
Thumbnail
你曾經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問過自己:什麼是幸福?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尋找著那一絲微光,那一抹能讓心靈稍作停歇的柔軟。這些微不足道的時刻,如同一顆顆溫暖的小星星,在我們內心的夜空中點亮了希望。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微小的幸福,抵抗人生可能的低谷,勇敢地向前邁進。
Thumbnail
《幸福》 幸福是什麼? 這可以是複雜的申論題, 也可以是純粹的某一刻。 幸福往往是 繽紛閃耀的碎片拼湊而成。 倘若你要把別人分享的 那些幸福箴言與片刻, 視為幸福的全部, 那你可能會狹隘了幸福的可能。 既然如此, 分享幸福是種罪嗎? 我不認為。 「分享」 本身是提
Thumbnail
《幸福》 幸福是什麼? 這可以是複雜的申論題, 也可以是純粹的某一刻。 幸福往往是 繽紛閃耀的碎片拼湊而成。 倘若你要把別人分享的 那些幸福箴言與片刻, 視為幸福的全部, 那你可能會狹隘了幸福的可能。 既然如此, 分享幸福是種罪嗎? 我不認為。 「分享」 本身是提
Thumbnail
還記得你曾幾何時,無聊到、悶到發慌嗎? 枟桓從以前到現在,是一個只要有書就是天堂的人,而且興趣多到不知道什麼叫無聊,如果硬要說無聊到發慌,是有那麼一次,而且那次真的覺得恐慌,突然覺得時間好漫長,不過,也因為那一次的經歷,讓我看見更深層的課題,成就了現在更加自在的我,心若安住,時時靈裡皆是平安~
Thumbnail
還記得你曾幾何時,無聊到、悶到發慌嗎? 枟桓從以前到現在,是一個只要有書就是天堂的人,而且興趣多到不知道什麼叫無聊,如果硬要說無聊到發慌,是有那麼一次,而且那次真的覺得恐慌,突然覺得時間好漫長,不過,也因為那一次的經歷,讓我看見更深層的課題,成就了現在更加自在的我,心若安住,時時靈裡皆是平安~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Thumbnail
幸福,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得過得快樂,而是就算面對生命再大的難關與不幸,我也堅信自己擁有過得幸福的能力。⁣
Thumbnail
幸福,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得過得快樂,而是就算面對生命再大的難關與不幸,我也堅信自己擁有過得幸福的能力。⁣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