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資訊過剩的時代,卻越來越難「想清楚一件事」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滑過無數條知識貼文、短影音講重點、AI 幫你總結文章、Podcast 幫你聽趨勢。
資訊越來越快、越來越短、越來越濃縮——但你卻越來越累。
我們不是不知道的太少,而是知道得太碎、太淺、太被動。
你不是真的缺資訊,而是缺「停下來的能力」
我們接收到太多資訊的瞬間,但幾乎沒有練習「讓這些資訊變成你自己的判斷」。
你看到某個說法很有道理,你就分享了;看到別人推薦一個方法,你就照做了。
不是你不聰明,而是節奏讓你沒有時間想:這東西真的對我有幫助嗎?它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別的角度?
這種「反射式認同」,就是資訊焦慮時代的隱形陷阱。
清醒的人,不是資訊最多的那個,而是最會停下來問為什麼的那個
你會發現,有些人知道很多,但下決定的時候反而很迷惘;而有些人資訊量不多,卻知道什麼對他有用。
這就是「內化」和「路過」的差別。
資訊只有變成你自己問過、思考過、拆解過的東西,它才會留下來。否則就只是另一則刷過就忘的貼文。
慢一點,才會真的留下東西
學習不是靠快,而是靠重複回來想。就像好吃的食物不是看過食譜,而是你真的動手煮過、吃過、改過。
現在資訊很多,但我們對它的態度變成:
- 快速抓重點 → 快速相信 → 快速遺忘
- 快速標記重要 → 完全沒回去看過
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我們都在同一個節奏被推著走。
但如果你願意停下來練習,哪怕只是一個觀念慢慢想三分鐘,你就會跟大多數人不一樣。
這不是資訊補習班,而是判斷力的慢讀練習室
這個主題房不是為了教你更多冷知識,也不是為了讓你變成反應快的內容消化機。
我想陪你做的是一件事:
幫你把那些你以為懂了,其實沒真的想過的東西,重新整理一遍。
下一篇,我們會從一個日常卻容易掉進的誤區講起:
**你常常轉貼的那些貼文,你真的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