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反應很快,不等於掌握局面
職場上,我們都以為「快速反應」,代表機靈、效率。
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反應」?
不是第一個發言或是搶快開口,而是你能否在被激起情緒時,先穩定自己,再選擇最合適的回應方式。
成熟職場人的關鍵能力:情緒自我調節
。是能將本能情緒轉為理性回應,快速從反應裡導向策略性發言。
1.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別急著解釋
某一天,主管對剛入職的小琪說:「你這個企劃不是跟上一次提交給我的差不多嗎?你真的有認真再做嗎?」
小琪當下內心非常不滿,立刻秒回:「有啊!這裡和這幾個地方不是都有修正嗎…我有照你的建議…」
話還沒講完,語氣急躁,帶點情緒辯駁的她,就這樣被全辦公室的人注視著。
人在受到質疑時,腦袋會先感受到恐懼或威脅,然後情緒會高漲,並下意識習慣性的進入防衛模式。
這時候的本能反應通常會急著反駁、道歉或直接否定,但這些都不是有效處理方式,而是情緒上的逃避。
這樣的溝通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情緒宣洩,
冷靜比急於解釋有力,穩定情緒後,有邏輯的敘述比急著表態更值得信任
。
2. 誤解來了,先釐清,別急於對號入座
有一次,小花在群組裡看到店長發了一篇缺失提醒報告,她立刻以為是在說自己,當下急忙私訊店長:「對不起,下次我會再多注意。」
結果店長回她:「我不是在說你,這件事好像不是你負責的吧?」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過度歸因」
,容易將別人的行為套在自己身上,導致情緒受影響。
遇到不確定的狀況時,冷靜的思考反問自己——
「他真的再說我嗎?」
「我是不是應該先確認清楚?」
情緒來臨時,先暫停一下,把事實釐清後再做回應
,
這樣在職場上較不易緊張,誤會也不再那麼容易產生。
3. 臨時交辦事項,回應的是邏輯,不是情緒
小明下班前 10 分鐘,主管臨時交辦他完成明日下午開會要用的資料,他心裡憤恨不平,覺得被故意刁難。
雖然語氣平淡的回:「好,我現在馬上處理。」然後加班三小時,回到家還是氣得睡不著。
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麼做?
為了這點小事,影響自己下班後的情緒,一點也不值得。
可以冷靜的詢問:「今天可以先簡單擬一份初稿給您確認,細節明早補齊,這樣安排可以嗎?」
先接受任務,但可以試著回應你自己的條件
,說明理由來與主管溝通。
於不對的時間、情境與資源做出「回應」是對現實與自身狀況的雙向考量,這是溝通的一種。不需要變得冷淡或委屈,而是要讓理性在情緒之前,保有判斷力和清晰度
。
總結:反應是本能,回應是選擇
職場的成熟,不是要你情緒變少,或是不帶情緒,什麼都不講,
而是你能看懂自己什麼時候陷入「情緒」時,冷靜做出正確的「判斷」
。
- 情緒只是訊號,不是指令。
- 急著反應,可能反而模糊焦點。
- 先釐清、再說話,才能讓回應更有力。
「我現在要反應,還是要回應?」
有意識的做選擇,學會掌控情緒的人,才有機會為你的專業加分。
真正成熟的表達,是讓「邏輯」說話,不讓「情緒」失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