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不只靠想像-可以給出明確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天,我們全家人在吃午餐。女兒突然用力的打了我的背——「啪」一聲,空氣瞬間凝結。但我的理智告訴我,一定有原因,我開口問:「怎麼了?為什麼打媽媽?」女兒小聲的說:「剛剛有蒼蠅在飛…」

我真慶幸,我沒有在第一時間直接開罵:「為什麼亂打人!」,更沒有惱羞成怒的說:「就算有蒼蠅,也不可以這麼用力吧!」我繼續啃著我的漢堡,邊對女兒說:「謝囉!」

社會技巧課程

這樣的日常插曲,讓我想起了我們針對特殊生開設的社會技巧課程。過動小孩以及ASD(自閉症類群障礙)小孩,我們會為他們設計「社會技巧」課程,讓這群小孩在早自修的時候,透過課程學習認識自己與人互動的方式。

而「同理心」更是教導ASD小孩的常駐課程。要ASD小孩透過「想像」別人的感受再做出正確反應,實在太為難他們了。

他們的因果連接能力本來就弱,常常沒辦法判斷出正確的後果;類化的能力更是不佳,所以只要稍微有點不一樣,對他們來說就是全新的狀況。

在這樣的特質下,最適合他們學習的方式往往是「直接給框架」,讓他們直接把「有同理心」的行為,建檔進資料庫。

有兩個方向,是我們試過,算是好操作的。

優先認為對方不是故意的

首先,第一個方法是:「第一時間,先認定對方不是故意的。」例如:同學跑過旁邊撞到自己,第一時間往不是故意的方向猜:他不是故意要撞我的。接著第二步驟才是求證跟說出自己感覺:「我很痛耶!你為什麼要從我旁邊跑過去?」

我在吃午餐被女兒打背的時候,就是這樣!直接推定女兒不會故意拍我背。

不直接起衝突,讓氣氛不要瞬間炸裂,後面才有機會進行求證,對方也才更有可能說真話。以這個方向跟ASD小孩解釋,他們的接受度會高很多。

面對敏感情緒先不發問

第二個方法是:別人掉淚、生氣或被罰站的時候時,不要說出對方當下的行為。ASD小孩很愛看負面情緒的場景,對這些情境好奇心十足,也常會讓人覺得尷尬的開始問問題:「你剛剛被罵了嗎?」、「你考幾分?」、「你在生氣嗎?」這些都是會讓同學二次暴怒或更傷心的言語。

一樣,先防守。不要在第一時間把場子弄尷尬。對事情比較有幫助。

把握這兩個方向後,就要開始在生活中大量的建立資料庫,每一次事件的學習都是必要的,他們就是透過一筆筆的記憶,建構出自己應對社會的方式。

善良的ASD

雖然我們常說ASD小孩同理心需要持續練習,但是這群小孩非常的直率跟善良。我有個學生,看見同學沒帶課本,老師罰同學去講台前站著上課,他立刻捧著課本過去站在同學旁邊,就是不希望同學被罰站。

同理心,不是要精準推測對方心情跟想法,再做出最完美的回應,而是真正的關心。即使表達關心的方法有點拙劣,都值得我們肯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惠涵
53會員
72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