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七步驟 03:排定優先順序
你今天忙了一整天,回頭一看,卻發現重要的事情一件都沒做。
信箱清空了,報表也補了,老闆交辦的雜務你全數回應——但你真正想做的:開發副業、設計課程、學一門新技能,全都還在待辦清單的最底層。
這不是時間管理的錯,是你把「緊急」誤當成了「重要」。要真正做出成果,得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這一刻,你做的事情,真的是最值得的嗎?
做對的事,永遠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事情時,很容易被「回應」帶走。誰先來問你、誰催得最急,你就先處理誰。但這種「誰叫誰倒楣」的工作順序,最終只會讓你在忙碌中迷失。
真正高效的時間管理,不是做得快,而是做得準——選擇「該做的事」,而非「吵得大的事」。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兩個工具:優先矩陣 和 關鍵少數分析法,教你如何決定什麼事該先做,什麼事可以不做。
一、優先矩陣:用五個指標判斷值不值得「此刻」做
有別於傳統的「重要/緊急四象限」,這裡我們納入更多實務面的考量。
當你在排定任務時,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去評估:
- 工作量:這件事需要投入多少時間與資源?
- 難易度:對你來說,做這件事的技術難度高嗎?
- 複雜度:這件事牽涉的變數多嗎?需要溝通或協作嗎?
- 重要性:這件事是否對你的長期目標有直接關聯?
- 緊急性:是否有硬性截止期限?拖了會造成影響嗎?
📌 實際運用技巧:你在公司準備一份隔天要提交給客戶的簡報,主管要求下班前要看到初稿,這時候已經下午五點了,你想到等一下要趕去幼稚園接小孩,這時候突然電話響起,你會怎麼安排呢?
將你這週要處理的任務列出來,依上述五項指標打分(如 1~5 分),分數總和高的就是你該優先處理的項目。你會發現,有些看似「重要」的事,其實只是「吵得大聲」。
二、關鍵少數分析法:不是每件事都值得努力,找出那20%的關鍵任務
80/20法則你一定聽過——80%的成果,來自20%的投入。但真正會用的,是懂得聚焦在關鍵少數。
關鍵少數分析法的操作步驟很簡單:
- 寫下你目前正在進行的所有任務或專案
- 問自己:「哪一兩件事如果今天就完成,對我影響最大?」
- 把這些任務標記出來,其他的先擱著,不急著處理
這是一種排除干擾的勇氣訓練。你不可能什麼都做、什麼都好,那就先把有限資源,放在最有可能推動你前進的項目上。
📌 實例:我曾有一段時間在經營三種不同的內容平台。後來回顧成效,發現只有其中一個真的能穩定轉換為訂閱與互動。與其「每邊都做一點」,我選擇只深耕那一個,內容品質與影響力都提升了。
結尾提醒:時間是一種選擇,選錯順序,再努力也沒用
想像你正走在一條跑道上,前方有十道欄要跨越。如果你亂選順序,第一道挑了最高、最複雜的障礙跳,體力消耗殆盡;等到真正重要的第七道來了,你已經沒有力氣了。
時間有限,選擇做哪件事,其實是在選擇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 下一篇預告:《沒人幫你分工?教你把任務分配給對的人》
📌 喜歡這個系列嗎?留言告訴我你目前最難排出優先順序的任務是什麼,我們一起破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