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經,為了一筆看似微不足道的金額,心裡反覆思考許久?
那天,我只是去便利商店領一個包裹,卻因為一枚50元的硬幣,意外打開了對「自我價值」的重新思考。
它不過是一筆被找漏的零錢,一次稀鬆平常的小失誤。但正是這麼微小的一件事,在來回的思考與行動中,悄悄喚醒了我對自己、對生活的一些領悟——
原來,我們常常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太習慣忽略自己。
這篇文章,不只是關於一筆錢的去留,而是關於如何從一點點日常裡,重新學會照顧自己、不再委屈自己。
📦 那份期待已久的包裹,竟成了價值課題的起點
上週四早上,手機跳出一則簡訊通知:「您的包裹已送達便利商店,請儘速前往領取。」
那是一樣我期待已久的東西,不是什麼大件名牌,也不是昂貴的禮物,但對我來說,它代表一種「獎勵自己」的儀式感。
下班後,我迫不及待地走進便利商店,腦中已經開始想像開箱時的滿足感。排隊、報手機末三碼、付款,接過包裹的那一瞬間,我的心情被滿滿的喜悅包圍著。
店員忘了找我50元,我也沒注意到。
🎁 沉浸開箱喜悦,遺忘了那枚該屬於我的硬幣
回到家後,我立刻把包裹拆開。
那種開箱的喜悅,是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懂的。從剪開膠帶、撕開包裝的每一秒,都是滿足與期待的堆疊。
我拿起那件商品,仔細地看、輕輕地摸、還拍了幾張照片準備發限動,彷彿那是我當天最重要的小確幸。
在那段短暫而快樂的時間裡,我完全忘了便利商店的事——也忘了,那張收據下方其實少了一枚該找的50元硬幣。
我甚至當下沒有任何察覺;它就這樣,被我忽略在開心背後的角落裡。

商品開箱_由作者提供
🍮 離職前的溫柔告別:一碗豆花裡的感謝心意
上週五一早,我的心情比平常更寧靜,腦海裡還在回放著昨天與老闆談話的片段。
那場關於離職的對話,我其實想了很久——不吵不鬧,只是平靜地說出自己的原因與想法,也得到了老闆意外的理解與祝福。輕鬆,卻也有種說不出的不捨。
或許是因為知道這段日子即將進入倒數,我突然很想做點什麼。不是大張旗鼓的告別儀式,而是一點點溫柔的感謝。
「買豆花請同事吃好了。」我心想。
這不是為了補償什麼,也不是為了營造告別的氛圍。只是單純地,想用一碗甜點,說一聲謝謝。謝謝陪我走過這段日子,讓這份工作不只是工作。如果離開是一種新的開始,那這一碗豆花,就是我選擇留下的溫柔句點。
💸 錢包裡的意外發現:那枚消失的50元去哪了?
我打開錢包一看,愣住了。
「怎麼好像…少了50元?」
那是一種直覺的落差感,本來心算過還綽綽有餘,卻突然發現現金不如預期中那麼充裕。我開始一張一張翻鈔票,再翻翻零錢格,還是沒有看到那枚熟悉的銅色硬幣。
腦中立刻回溯到昨天領包裹的畫面。
包裹金額是274元,我記得很清楚,我給了店員三張100元紙鈔,然後又因為零錢包裡有24元,就一併湊給他,讓總額變成324元。
但……我應該會拿回50元找零對吧?
那50元跑去哪了?
我站在原地,開始有點狐疑,也開始責怪起自己當時怎麼沒仔細看收據或注意收錢。雖然只是50元,但那份「被遺忘的價值感」,讓我有點在意。
也許,真正讓我卡住的,不只是那50元,而是——我們有多少次,也這樣不經意地,把自己的感受「找漏」了。
⏰ 時間壓力下的妥協:又一次把自己放在最後
發現錢包裡少了50元後,我愣了幾秒,腦中冒出一個念頭——是不是應該先回便利商店確認?
但低頭看了看時間,我猶豫了。
現在回去一趟,還要解釋、對帳、等店員確認紀錄……如果運氣不好遇上排隊或交接,極有可能會趕不上上班時間。腦中兩個聲音交錯:
「就回去問一下,不過是幾分鐘的事。」
「但要是遲到怎麼辦?昨天提離職,今天就遲到……」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走向公司,把那個「也許可以追回來的50元」先暫時放下。
其實我心裡有點卡——不是只因為錢,而是那種「想為自己爭取,卻又不得不先妥協」的感覺。
我們有多少次,都在這樣的時刻,把自己擱在最後?不是不重要,只是——來不及。
🏪 鼓起勇氣回店裡討回公道:失而復得的不只是硬幣
下班後,我沒有多做停留,直接繞去了昨天取包裹的那間7-11。
一路上心情有些忐忑不安,腦中不停模擬等會要怎麼開口、會不會被誤會小題大作,又或者……根本查不到昨天的紀錄?
畢竟只是50元,店員會不會覺得我計較過頭?
鼓起勇氣走向櫃台,我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明情況:「昨天我在這裡領包裹,金額是274元,我付了324元,好像沒收到找的50元……這是那張收據。」
店員接過收據,看了一眼,點點頭說:「我去幫妳確認一下紀錄,稍等喔。」
他走進辦公室,我站在原地,有點不安,感覺時間拉得特別長。
大約五分鐘後,他回來,走向收銀機拿出50元硬幣,對我說:「這是你的50元,抱歉讓妳跑一趟。」
我接過那枚硬幣的瞬間,竟然有種說不上來的感動。
不是因為終於拿回那50元,而是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像是被世界輕輕證明了一件事:我不是太小題大作,我有權利為自己說話,也有權利取回那些看似微小,卻不該被忽略的價值。
🌟 宇宙的巧妙安排: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時機
走出便利商店,我一邊把那枚50元收進錢包,一邊忍不住在心裡輕輕嘆了一口氣。
不是那種遺憾的嘆息,而是一種放鬆後的感慨。
我突然想到,今天早上原本打算買豆花請同事的事——
若不是時間太趕、來不及折返去便利商店,也許我根本不會發現那筆遺漏的找零,更不會再特地跑這一趟。
那麼,換個角度想,會不會是宇宙早就知道了什麼?
也許,它安排我錯過那個「請大家吃豆花」的時機,並不是讓我失去表達感謝的機會,而是讓我學會先照顧好自己。
有些溫柔,我們太習慣給別人,卻總是忘了,也可以留一點給自己。
繞了一圈,那枚50元又回到了我手上。
就像某種提醒——你付出過,也努力過,但別忘了,有些東西,是屬於你自己的,值得你主動拿回來。
🍱 從討好他人到犒賞自己:這頓晚餐格外香甜
那晚,我走進巷口熟悉的便當店,點了一份雞排便當——90元,剛好是我最愛的口味。
拿回來的那枚50元,靜靜地和其他零錢一起,放進了櫃檯的錢盒裡。原本打算拿來請大家吃豆花的錢,最後變成了我一天裡最溫暖的一餐。
有點諷刺,也有點剛剛好。
有時候,我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要對別人好,卻很少問問自己——今天的你,累了嗎?餓了嗎?值得被好好照顧嗎?
原本打算用來說謝謝的50元,最後成了我對自己說的一聲「你辛苦了」。
這頓便當吃得特別踏實,不只是因為雞排夠香,而是因為我終於願意把心裡那份溫柔,也留給自己一點。
💝 學會愛自己的第一課:你值得被溫柔以待
原來,真正的轉變,從來不是轟轟烈烈的改變,而是那些微小但深刻的瞬間。
就像這50元,看起來不多,卻在無聲中提醒了我一件重要的事:
當我不再急著討好別人、不再總是配合他人的節奏時,宇宙會用它的方式告訴我——
「你值得被照顧。你值得被好好對待。你值得擁有你想要的生活。」
我們總以為,把自己放在最後是成熟,是體貼,是善良的表現,卻常常忘了,如果沒有人照顧那個「撐起一切的自己」,那份體貼終究會變成透支。
而這一次,我學會了先把自己放進考量。
原本想拿來請同事吃豆花的錢,最後成了一份溫柔地對自己說「謝謝」的雞排便當。
而那頓晚餐,也讓我明白:從留意自己的需求開始,我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價值。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愛自己」——不需要證明,不用討好,只要誠實地回應自己的渴望與感受,就已足夠。
-------------------------------------------------------------------------------------------------------
如果你也曾在生活中為了一筆小錢、一次壓抑、一句沒說出口的話感到委屈,
那你一定懂:照顧自己,其實是一門需要練習的功課。
我把這幾年親身實踐的方法、思考練習與日常行動步驟,整理成這本
📘【理想生活實踐指南】 透過簡單的日常練習,帶你從「委屈習慣」走向「溫柔堅定」, 一步步,活成真正想要的自己。
👉點這裡加入,開啟自己的理想生活練習旅程。
一起把理想過成日常,把自己活成答案。
✨你值得這份改變,就從今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