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信主題: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 讀者來信小書房您好:
我不知道您會不會有這種時候……
明明事情做得還不錯,別人也沒說什麼,但我心裡就是會浮現那句話:
「我是不是還是不夠好?」
有時是工作上的不被稱讚,有時是在人群中突然感到沒人看見自己。
有時甚至是一句無心的話,就讓我反覆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平凡、太差勁。
這種懷疑,有時輕輕的,有時像霧,整個人都被困住。
想問您,您有過這樣的時候嗎?您又是怎麼面對的?
——一位懷疑自己太多的朋友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你:
你好。你的來信讓我想了很久,也想起了很多人。
「我是不是不夠好?」這句話,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曾低聲問過自己。
你不是脆弱,你只是誠實。
我想和你分享三個故事,他們來自不同時代,但每一位都曾經懷疑過自己——而他們的選擇,也許能為你點一盞燈。
✍️ 第一位是魯迅。
他是個極會寫字的人,卻不太會「討喜」。
有一次,他寫了一篇小說叫〈阿Q正傳〉,用非常尖銳的方式描寫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自我安慰與逃避。
很多人不高興,甚至指責他「揭自己民族的短」,他知道那些人看完後不會說「寫得真好」,反而會罵他不愛國。
我有時候會想,他是不是也曾懷疑過:「我寫這些,是不是太過頭了?是不是讓人討厭了?」
但他仍然寫下去。他好像不是為了讓人喜歡,而是為了讓人清醒。
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我向來不惮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
這句話聽起來尖銳,卻是一個清醒者的痛。
他告訴我們:
「不是每一種『夠好』,都要別人認可。只要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 第二位,是林肯。
美國歷史上最常被懷疑、也最願意承擔責任的總統。
年輕時,他什麼都試過,也什麼都失敗過:開店倒閉、參選落敗、婚姻不順。他曾經寫信給朋友說:「我這輩子,可能什麼也成不了。」
但他仍然沒有逃走。他用那樣不確定的自己,走上了最困難的位置。
我最難忘的是他在1862年,簽署《解放黑奴宣言》的那天。他知道這會引來更多反對、失去盟友,也可能動搖整個國家。
但他仍簽下去了。
他還說過一句話:
「如果不是現在,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如果不是我,那還能指望誰?」
這不是英雄的自信,而是一個帶著懷疑的人選擇承擔的勇氣。
他讓我相信:
有些事,是你去做了,才會變成「你夠好」。
🧭 第三位,是艾蓮娜。
她是影集《The Vampire Diaries》裡的主角。如果你也看過這部劇,你會知道她不是那種永遠堅強的人。
她失去了父母、親人,照顧著弟弟,也愛著一個她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吸血鬼。她不是沒有痛過,她也常常在鏡子前問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太情緒化?是不是……不值得?」
但她慢慢學會了: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讓所有人喜歡我,但我可以選擇原諒自己、溫柔一點對待自己。
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她對朋友說:
「我不是什麼堅強的人,但我會學著讓自己喜歡我一點。」
她讓我相信,有時候最強大的事,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沒有讓世界改變了你對自己的心。
所以親愛的你,
你問我:如果常常懷疑自己不夠好,該怎麼辦?
我想說,也許你不必馬上改變自己。
但你可以像魯迅那樣,選擇行動;像林肯那樣,選擇承擔;像艾蓮娜那樣,選擇慢慢接納。
每一種選擇,都是通往「夠好」的路。
你現在已經在這條路上了。
如果你還沒感覺到,那只是因為你還沒回過頭,看見你其實早就比昨天更好了。
我會一直在這裡,等你下一封信。
企鵝不捨小書房 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