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總是在設定好目標後,一開始信心滿滿的執行,但不出三日動力全失,開始不知道為何而做?
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遇到困難,而遇到困難會想放棄是很正常的。畢竟如果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誰又想出門跑步跑得滿身大汗呢?
此時試著想像一下,你因為運動身材變得勻稱有線條,腰間再也沒有惱人的肥肉存在,此刻你可以穿上合身的衣服,展現你的好身材。
這樣的畫面有沒有讓你想跑起來?(如果沒有也沒關係,這只是代表你沒有好身材的渴望。)
這個在腦中想像的畫面就是願景。
願景能夠加強對目標的渴望,渴望帶來動力。
這股動力是支撐我們度過困難的一大關鍵。
目標與願景的差異
願景:描述「我們要成為什麼樣子」的理想狀態。
目標:定義「我們要達成什麼」的具體成果。
願景就像是為我們引路的北極星,而目標則是沿途的里程碑。
沒有願景就像是一艘在茫茫大海上隨波逐流的小船,永遠也無法抵達那個你想去的地方。
沒有目標就像是登山客一直仰望山頂卻不踏出一步,願景也終將停留在幻想階段。
願景的神奇力量
一個清晰且吸引人的願景,能激發內在動力。
我最近看了一部精彩的泰國創業劇「瘋狂獨角獸」,男主角善迪從一位山區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身價破10億的新創公司CEO。
這部劇有一幕深深觸動了我:當團隊面臨信任危機時,領導者的願景成為撐起整個團隊的支柱。儘管遇到背叛與挫折,善迪、曉雨和瑞杰始終堅守那個心中相信能實現的願景。
這讓我體會到,唯有清晰且堅定的願景,才能讓一群人共同面對風雨,繼續往前。
創業的路上肯定會遭遇許多困難,而這股信念決定了在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會有多堅定。
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會實現,那又怎麼可能會盡全力去做?又怎麼有辦法殺出一條血路來?
願景背後的科學根據
願景並不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它的背後是有科學實證的。
相關神經科學研究指出,在腦中描繪願景可以:
- 活化前額葉皮質
- 大腦前額葉皮質負責規劃、目標設定與未來想像。當你有清晰願景時,這個區域會變得活躍,有助於集中注意力與動機。
- 多巴胺系統與動機
- 多巴胺不只是快樂激素,更是動機與獎勵系統的核心。願景帶來期待感與意義感,能促使多巴胺分泌,提升行動力。
- 增強抗壓能力
研究發現,有意義目標的人,在面對壓力時身體的壓力反應較低,更能保持心理韌性,就像尼采所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能忍受任何活法。」
如何設定願景?
1.先問「如果可以呢?」
只管描繪理想中的未來,暫時放下「這不可能」的聲音。
如果所有限制都不存在,你最想創造什麼樣的改變呢?
2.思考價值創造
問問自己:「如果做了這件事,我可以提供什麼價值給別人?」
3.想像生活的改變
具體描繪:「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舉例來說,我其實有個作家夢,如果我可以出一本書並且出現在誠品的暢銷書榜中,我想我會超級興奮的。再來,寫出可以啟發讀者的書,我想我會很有成就感。或許出書並不一定會讓我的生活產生重大改變,但光是能夠實現這個目前的我認為困難度很高的夢想就可以大大提升我的自信心,那還有什麼是我辦不到的呢? 我接下來還可以寫第二、第三本書,或是挑戰另一個難度更高的夢想。
4.運用AI延伸更多故事細節
如果你想讓願景更加生動,可以請AI幫忙豐富細節。
提示語:「請根據我以下列出的理想生活寫出一篇文章(要有足夠多的細節),幫助我顯化夢想。」
接著把前面步驟寫出的內容貼上去。
以下是chatGPT產出的內容範例,我看了之後真的讓我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激勵我要不斷的寫下去,不要再輕易放棄了。

5.運用AI生成場景圖片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我們將目標以視覺圖像呈現時,大腦會啟動與動機、行動控制相關的神經迴路,讓目標看起來更接近、更可達,從而提升我們的行動意願與堅持力。
提示語:「請根據上面的文章,生成最符合文章的場景圖片,畫面呈現溫暖的手繪風格。」
風格看個人喜好,可以改成你喜歡的。

chatGPT根據我的文章內容產出的場景圖片。
5.每天重溫你的願景
把以上產出的願景內容貼在你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或是放在每天都會使用的筆記軟體中,並且每天都重溫一下這個願景帶給你的感動,想像一下將它化為現實會有多美好。
在遇到困難想放棄時,就看看你曾經寫下的願景,並問自己:「我真的想放棄嗎?」
當願景遇到現實
設定願景時,你可能會擔心:「這個願景太遙遠了,我真的做得到嗎?」這是很正常的。
記住,願景不需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實現。它的作用是為你指引方向,即使路上會有挫折,只要方向對了,每一步都是進步。重要的是將大願景拆解成小目標,讓自己在追求的過程中持續獲得成就感。
結語
想要達成任何有意義的目標都不會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
如果沒有建立一個清晰的願景,那麼我們在碰到困難時就容易傾向選擇放棄。
願景就是我們心中的「莫忘初衷」,是目標背後的奮鬥理由。
那你的願景是什麼呢?
你願意為你的願景拚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