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據遇見靈魂:從資料科學家到身心靈探索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沉寂了一段時日,上週,我離職了。

這不是一個經過縝密計劃的決定,但它發生得非常自然。上份工作帶給我許多學習與歷練,也讓我真切感受到:生命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那些我們曾經以為「確定」的選擇,往往最終走向不同的結果——有時是驚喜,有時是驚嚇。

在這過程中,我學到了一件關鍵的事:要真正去傾聽自己——包括內心的聲音,也包括身體的訊號。那是一種當下的、真實的、可以信任的導航系統。而不是去迎合各種來自他人的「應該」,那些「應該」多半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與投射,並不真正是你。

我們常常以為,完成他人的期待,能換來肯定與價值,從而肯定自己。但這次,我決定走一條新的路:為自己服務,為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而活。 每一個來自當下的選擇,都是愛自己的方式。


我是資料科學家,也正朝著「身心靈工作者」的方向前進。

有人開玩笑說:「科學的終點是玄學。」這句話聽來有趣,但它說中了某種真相——科學家花上一輩子觀察現象、蒐集數據、研究再現性,為的是揭示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某個客觀事實:也許是一個常數,也許是一種模式,也許是一個自宇宙誕生以來就已存在的原理。

但最終我們發現,那些看得見、看不見的世界,其實都在同一個運作邏輯裡,都是宇宙的產物。 你是,我是,萬事萬物都是——每個存在,都有它的生命意義。

身心靈的語言會說,那是靈魂的目的;科學的語言則透過模型與數據企圖接近(approximately)它。對我來說,這兩者已不再衝突,反而開始交融。


也因此,我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怎麼看待「個體性」與「群體性」?

人類的演化來自合作,也來自對抗。社會的進化是一個不斷融合與裂解的過程:我們需要群體,但也需要差異。異質性(heterogeneity),才讓創造與變化得以發生;如果所有人都一樣,這個世界怎麼會有推動的力量?

但若過度追求差異呢?那麼社會只會不斷分裂。從兩大政黨的對立,到三國鼎立的歷史,再到今日社群的極化現象,這些都是同一個張力的不同表現:我們渴望被理解,又極力捍衛差異。

我慢慢體會到,這樣的思考,其實與《易經》的觀點不謀而合。它不是單一的二元對立,而是動態的光譜、一種不斷擺盪的頻波。 科學稱它為量子態、場域、乙太;古人則稱之為「道」。

也正是這樣的認知與觀點,將我帶到此刻——坐在這裡,寫下這篇文章。


因此,我開始思考:是否有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不被家庭傳統、社會文化、潛規則所限? 一種能夠回到「自己」的視角?而我,也想邀請你們——那些出現在我眼前的「你們自己」,一起來經驗這樣的探索。

未來,我會繼續分享我過去在資料科學、演算法、系統思維上的經驗與方法,這些都是我曾經用來「生存」的重要工具。但我也會逐步開放我在身心靈領域學習的一切,像是——人類圖。

這是一個龐大又深刻的系統,而我目前所學,不過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對人類圖有興趣,想理解它是什麼、如何應用在生活中,歡迎追蹤我的文章或聯絡我,我很樂意討論與交流。

一個走在科學與靈魂交會之處的資料科學家,也是一位正在走回自己本質的旅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明翰的人生轉角處
3會員
24內容數
充滿資訊虛假與注意力分散的世界洪流中,如何能夠找回自己的力量 透過身心靈、哲學、心理學工具,在這人生大舞台活出瀟灑奔放的自我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Thumbnail
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