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焦慮好像一陣凜冽的寒風,包裹住我們全人、全心,越急著想找到風打哪裡來,越像被困在颱風中心眼的孩子,哪也去不了……
撰文 / 張瑞珍
鄰居嘆氣了說,女兒牙牙最近突然非常害怕各種小黑蟲,舉凡蚊子、蒼蠅等小蟲,都令她十分驚慌,不只會害怕閃躲,甚至會直接放聲尖叫,不僅日常生活備受困擾,連學校生活也大大受影響。
在幼兒園時,老師在講台教學,牙牙的目光總忍不住望向牆壁的蟲子,甚至先入為主地認為廁所有小黑蟲,寧願憋尿也不去廁所。有一次,甚至因此尿褲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牙牙,情緒失控大哭不止,花了很長時間才安撫下來。
鄰居不解道:「為什麼會這樣?」、「哪個環節出錯了?」起初,他們試著抽絲剝繭找出癥結,卻無法排除孩子心底的陰影。最後,老師和父母討論出「冷處理」的做法,當牙牙覺得害怕時,不刻意鼓勵她「別怕,蟲蟲不會跑到你身上」,也不用特別說「廁所真的沒有蟲」,而是直接轉移她的注意力,將目光從可怕的蚊蟲,轉移到其他值得關注的事物上……
努力了一段時間,牙牙的情況總算好轉,對於蟲子的恐懼逐漸縮小,生活也重回正軌。聽著鄰居的分享,突然意識到,自己有時也會過分焦慮、擔憂,紛亂的思緒、坐立難安,不正如牙牙的反應嗎?
在這個生活節奏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正負面的訊息鋪天蓋地而來,恐懼或焦慮總會沒由來的出現,好像一陣凜冽的寒風襲來,包裹住全人、全心,我們認真的尋找壞心情的原因,似乎只要釐清,就能趕除那些惱人的情緒、狀態。然而,越急著想找到風從哪裡來,越像一個困在颱風中心眼的孩子,哪也去不了……
即使告訴自己「不看不聽不想」,努力自我安慰,加上好友們愛的鼓勵,依舊不易走出負面情緒,甚至只能任由恐懼絆住了前進的腳步⋯
牙牙的經歷提醒了我,當思緒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轉移注意力絕對是一個好方法。
就像迷路時,不用焦慮的急著找出口,坐在樹下喝口涼水,或放下肩上的行李舒緩一下,當身體先安住下來,心思也就轉變了。
別急著給焦慮一個名字,有時候,暫時的忽視與抽離,反而能緩解當下的不適,散步也好、聽音樂放鬆心情也不錯,試著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完成一些日常瑣事,將焦點從自己轉換到外界,比如為身邊的人泡一杯咖啡,清掃浴室廁所等。
轉移注意力並非逃避,而是透過主動的作為,跳脫混亂的當下!讓不安的思緒得到發洩,進而釐清、重整,在時間的漫漫長河中,陪自己邁出踏實、安定的步伐,或許,能找到不一樣的新方向。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