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溫柔沒用,是我們搞錯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他不是在挑釁你,他是在問:「你還會一直在嗎?」不是孩子太難教,而是我們太習慣用控制換取乖。真正的溫柔,不是語氣輕柔,而是願意陪孩子一起走過情緒,一次次給他選擇的力量

我不覺得自己是個特別溫柔的媽媽。

我也會累,會沒耐心,有時候說話不夠軟。 但我從沒想過要用打罵來換孩子的聽話。

我尊重她、陪她玩、聽她的語言、陪她走過情緒。

我明白── 真正的溫柔,不是語氣多溫柔,而是願意不控制對方。

最近看到一條育兒影片底下的留言串,好多爸媽都在感嘆:

「現在孩子太難教了,溫柔根本沒用。」

「我家就是要打一下才會聽。」

「不吃飯怎麼辦?講都講不聽啊!」

這些留言,讓我一邊心疼,一邊也想回問一句:我們以為的「溫柔」,真的有在尊重孩子嗎?

還是只是換了一種包糖衣的語氣,說著控制的話?

「我試過溫柔,但沒用」-真的試過嗎?

很多時候,所謂的溫柔,只是換了語氣在說命令。

像是:「寶貝,你趕快吃飯,不然等一下不能出門!」 聽起來柔和,但本質仍是威脅或條件式的交換。

真正的溫柔堅定,不是要孩子聽話,而是給他時間與空間,練習「自己做選擇」。

raw-image

「他就是在試探你!」-那不是挑釁,是信任

孩子一再重複同樣的行為,常被解讀為「挑釁」、「不受教」。

但真相可能是—他在確認你的反應會不會改變;他在測試這個世界是否穩定可靠; 他在想:「如果我不乖,你還會愛我嗎?」

孩子用行為問我們:「你真的會一直在嗎?」

那不是操弄,而是他建立安全感的方式。


我也曾問過自己:我有真的溫柔嗎?

我也會有情緒起伏的時候,不是總是笑著說話的媽媽。

但我願意在情緒裡停一下,陪她,也陪自己。

我尊重她、陪她玩、聽她的語言,也不把她當成「需要被修正的小孩」。

我不是完美的媽媽,但我努力不讓愛變成控制。

真正的溫柔,不是情緒都沒有波動,而是即使在混亂裡,也願意相信孩子、也信任自己。


「油鹽不進、不打不成器」—這句話傷得最深的,是鏈接

很多人說孩子「油鹽不進」,但更多時候,是孩子根本沒有被理解、沒有被看見。

他不是「不接受」,而是「感覺不到尊重」。

而那句「打一打就好了」,只是暫時的控制。

你可能打得住行為,卻留不住彼此的關係與信任。

raw-image

真正的溫柔,不是縱容孩子為所欲為,也不是媽媽什麼都忍耐到極限。

而是:

  • 溫柔地理解他當下的情緒。
  • 堅定地劃出不能跨越的界線
  • 一次次,陪他練習做選擇、承擔結果,學會成長。

所以,不是「溫柔沒用」,而是「表面上的溫柔」沒用。

選擇尊重而不是控制,

選擇陪伴而不是壓制,

選擇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能等得起。

不是孩子太難教,而是我們太習慣用「控制」換取「乖」。

當我們願意把「我說了算」變成「我們一起想辦法」, 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我可以做選擇,也會為選擇負責。

我們不是為了養出一個「乖孩子」,

而是希望他長大後, 成為一個有情緒、有選擇權、有勇氣的完整的人。

因為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見、被理解,知道你願意和他一起走過掙扎,

他才有可能真正信任你,並一步步學會長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縫日子・暖時光
2會員
19內容數
在這裡,我用針線縫故事、用圖像留住回憶, 每一篇日常、每一張圖,都是與孩子分享的微光時刻。 「縫日子」是慢慢過日子的意思; 「暖時光」則是心裡被悄悄照亮的感覺。 若你也願意放慢腳步、用溫柔迎接生活, 那我們正好同行。
縫日子・暖時光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寫給「需要被說服」的孩子 妡妡三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常被期待要聽話、配合、照著大人的步調走。但我越來越發現,妡妡不是那種「你說什麼就做什麼」的孩子。她需要被理解,需要被說服。
Thumbnail
2025/06/20
—寫給「需要被說服」的孩子 妡妡三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常被期待要聽話、配合、照著大人的步調走。但我越來越發現,妡妡不是那種「你說什麼就做什麼」的孩子。她需要被理解,需要被說服。
Thumbnail
2025/06/16
有些話,我每天都說。 不是因為她犯錯,也不是因為她不懂事, 而是想讓她一直知道: 你是被愛的,從來不是因為你乖。
Thumbnail
2025/06/16
有些話,我每天都說。 不是因為她犯錯,也不是因為她不懂事, 而是想讓她一直知道: 你是被愛的,從來不是因為你乖。
Thumbnail
2025/06/09
她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揮手,她只是──剛好那天,心裡有陽光。 有時她會跟店員說掰掰,有時會在店門口跳舞給老闆看,但也有時,她只是靜靜地靠在我身邊,不說話。 我從不催促,也從不認為那是不禮貌,因為我希望她每一個互動, 都來自真心,而不是被要求的表現。 ✦ 她的禮貌,不是表演出來的
Thumbnail
2025/06/09
她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揮手,她只是──剛好那天,心裡有陽光。 有時她會跟店員說掰掰,有時會在店門口跳舞給老闆看,但也有時,她只是靜靜地靠在我身邊,不說話。 我從不催促,也從不認為那是不禮貌,因為我希望她每一個互動, 都來自真心,而不是被要求的表現。 ✦ 她的禮貌,不是表演出來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