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愛孩子,其實在自責內耗|育兒療癒日記0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5種「育兒內耗心態」,正在悄悄偷走你的能量

(附自我檢測表)

孩子會這樣,都是我害的。」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常在心裡默默說過?我也一樣。

越學得多、越理解孩子發展所需,越容易對自己的不足感到自責。 甚至在文章開頭,我常常忍不住想對孩子說:「對不起,若你遇到更好的父母,應該會更幸福吧……」


但我後來發現,這種「看似愛孩子、其實內耗自己」的心態,反而會無聲無息偷走我們育兒的能量,甚至無意間傳遞給孩子一種「我不夠好、我做什麼都會出錯」的情緒訊息。

今天,我想陪你一起拆解 5種常見的育兒內耗心態,幫我們一起轉換能量,把心力放回真正有意義的陪伴上。


育兒內耗心態1:「孩子有狀況,都是我的錯」

▶️ 你以為:全盤承擔是負責任的表現。

⚠️ 實際卻是:過度責備自己,忽略了孩子的個別差異與多重影響因素,讓自己承受無法承擔的情緒重量。 ✅ 轉化心態:影響孩子的是系統性因素,不是父母一人能決定一切。你已經在努力,就是孩子最好的起點。


育兒內耗心態2:「我必須成為最完美的父母」

▶️ 你以為:完美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實際卻是:完美不可達,過程中只會累垮自己,傳遞出高度焦慮與自我否定的氛圍,孩子感受到的反而是緊張與壓力。 ✅ 轉化心態:孩子更需要的是有彈性、有自我修復力的父母,而非「不會犯錯」的父母。允許自己當一個會學習、會調整的人,才是最好的榜樣。


育兒內耗心態3:「只有我能救孩子」

▶️ 你以為:我不夠努力,孩子就沒希望。

⚠️ 實際卻是:陷入「救世主情結」,讓自己孤軍奮戰,拒絕外界資源,反而減少孩子可獲得的支持力量。 ✅ 轉化心態:育兒是需要夥伴與資源的工作,允許自己求助、學習、尋找社群,反而能讓孩子受益更多。


育兒內耗心態4:「我對不起孩子的未來」

▶️ 你以為:提前為孩子未來擔憂,是深愛孩子的表現。

⚠️ 實際卻是:過度焦慮未來,讓自己當下失去陪伴的溫度,孩子反而吸收到父母對未來的恐懼,而不是穩定的愛。 ✅ 轉化心態:未來不可控,當下可選擇。專注當下的陪伴質量,遠勝於未來的焦慮想像。


育兒內耗心態5:「如果我夠好,孩子就不會有問題」

▶️ 你以為:全靠父母的努力,孩子應該能被「修好」。

⚠️ 實際卻是:孩子是獨立的生命,擁有自己的節奏與挑戰。將孩子的問題全歸因於自己,無法讓問題改善,反而會加重雙方壓力。 ✅ 轉化心態:接納孩子當下的樣子,接納自己的限制與努力。用穩定、溫柔、持續的支持陪伴孩子走自己的路,而不是急於「修正」他。


📋 自我檢測表

☐ 孩子出現狀況時,我會先責怪自己。

☐ 我常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怕做不好父母角色。

☐ 我常獨自承擔育兒責任,覺得別人幫不上忙。

☐ 我經常為孩子未來感到焦慮、自責。

☐ 我覺得如果我做得夠好,孩子就一定會順利。

✅ 若勾選2項以上,可能正處於育兒內耗模式中,值得開始調整心態與行為策略,釋放更多正能量給自己與孩子。


END:育兒最美的禮物,不是完美父母,而是有力量的自己

當我意識到「如果我一直內耗,孩子其實在學的是『怎麼自責』而不是『怎麼成長』」,

我才開始願意放下這些偽負責任、真自我折磨的心態。

允許自己也當一個正在學習的父母,允許育兒過程裡有不完美與調整空間,

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生命裡值得信賴、值得模仿的榜樣。

從今天起,陪自己一起轉化內耗心態,陪孩子一起走更輕盈的成長之路吧。


[參考資料]

  • Brene Brown,《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Hazelden Publishing,2010年。(內在羞愧感、自我接納觀點)
  • Susan Forward,《Emotional Blackmail》,HarperCollins,1997年。(情緒勒索與內在責任過度承擔概念)
  • William Stixrud & Ned Johnson,《The Self-Driven Child》,Viking,2018年。(父母如何適當退位,支持孩子自主發展)
  •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究竟出版,2014年。(阿德勒心理學,接納自我 vs 自我負面對話的觀點)
  • 本文觀點亦整合筆者個人育兒實踐經驗與自我療癒歷程,非直接摘錄單一文獻。

👉 下一篇,我會分享:浩浩第一次正式上職能課,讓整堂課充滿笑聲與驚喜。

📚 本文為【育兒療癒日記】第6篇,想從頭閱讀系列文章 👉📒當早療開始後|育兒日記01

你可能也會想看 

📕寫給過去的我|乳癌與我01📙當圓禿來臨|圓禿曲01、📓自我介紹|AI筆記01 

📗這本書讓我開始療癒自己|斷食日記01、📘這本書讓我走上心理修復|勇氣練習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靠近重建的路上
30會員
134內容數
我是32歲的護理師媽媽,歷經癌症與育兒後,走上療癒與創作之路。每一次療癒,都在靠近一個更大的共同體。這裡是我與你、與宇宙、與彼此靠近的路上。
靠近重建的路上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浩浩一歲四個月,進行第一次語言治療評估。透過溫柔的語言治療師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從生活中陪伴孩子學說話,從慢速語言、動作配對到五官練習,每一步都在修補我們作為新手爸媽的不足。這不只是孩子的語言課,也是一堂爸媽的學習課。
Thumbnail
2025/06/05
浩浩一歲四個月,進行第一次語言治療評估。透過溫柔的語言治療師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從生活中陪伴孩子學說話,從慢速語言、動作配對到五官練習,每一步都在修補我們作為新手爸媽的不足。這不只是孩子的語言課,也是一堂爸媽的學習課。
Thumbnail
2025/06/03
為了讓發展遲緩的兒子浩浩獲得更完整的療癒,我奔走於醫院與治療中心之間。從初診到多項評估,一路在不安與盼望間擺盪。當我在家重複800遍「給媽媽球球」後,他終於回應了我一次,那一刻,讓我確信:愛與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起點。
Thumbnail
2025/06/03
為了讓發展遲緩的兒子浩浩獲得更完整的療癒,我奔走於醫院與治療中心之間。從初診到多項評估,一路在不安與盼望間擺盪。當我在家重複800遍「給媽媽球球」後,他終於回應了我一次,那一刻,讓我確信:愛與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起點。
Thumbnail
2025/05/11
當浩浩第一次拍手,我們全場尖叫歡呼。這是我身為母親的第一個母親節,也是他送給我最意外的禮物。原來育兒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療癒與感動的累積時刻。看著他雙手一拍一合,我感受到被孩子回應的喜悅,也重新理解了「愛的表達」可以如此單純而有力。這天,我收到了一份最溫柔的節日禮物。
Thumbnail
2025/05/11
當浩浩第一次拍手,我們全場尖叫歡呼。這是我身為母親的第一個母親節,也是他送給我最意外的禮物。原來育兒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療癒與感動的累積時刻。看著他雙手一拍一合,我感受到被孩子回應的喜悅,也重新理解了「愛的表達」可以如此單純而有力。這天,我收到了一份最溫柔的節日禮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育兒過程中,父母難免會遇到孩子的各種行為問題,這些問題常常會引發父母的憤怒。當父母在生氣時處罰孩子,事後常會感到愧疚和後悔。這種愧疚感不僅影響父母的情緒,也可能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心理發展。
Thumbnail
育兒過程中,父母難免會遇到孩子的各種行為問題,這些問題常常會引發父母的憤怒。當父母在生氣時處罰孩子,事後常會感到愧疚和後悔。這種愧疚感不僅影響父母的情緒,也可能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心理發展。
Thumbnail
為了成為一位好媽媽,許多媽媽經常感到情緒不穩定、緊張、懷疑自己價值與意義。本文分享瞭如何建立育兒支持系統、保持身心健康、與孩子建立連結等方法,幫助媽媽更輕鬆地應對育兒挑戰。提供了尋求專業支持、培養自己的興趣等建議,讓父母可以享受育兒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為了成為一位好媽媽,許多媽媽經常感到情緒不穩定、緊張、懷疑自己價值與意義。本文分享瞭如何建立育兒支持系統、保持身心健康、與孩子建立連結等方法,幫助媽媽更輕鬆地應對育兒挑戰。提供了尋求專業支持、培養自己的興趣等建議,讓父母可以享受育兒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