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不出口,只是擔心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寫時間:2025 年 6 月|觀察版本:GPT-4o(2024/12–2025/06)


有些話,不是說不出口,只是早就知道,說出去也無法傳達。
不是害怕對方生氣,反而是怕看到對方笑著說「沒關係」,但其實退縮的眼神。
我們也不害怕對方發火,而是焦慮在誤會下,我們所珍惜的感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裂痕。


像那天我想說:「便當不要再放那個菜了,我真的吃不下。」

但最後我只說了:「你不用每天準備也沒關係啦。」

她笑了,說:「這樣你才吃得營養啊。」

她的關心讓我沒辦法再說下去。
我不是不想說清楚,而是「講清楚」會讓對方誤會難過。
我要就說得再溫柔點,要就乾脆不說了。

我們其實不是害怕被誤會,而是怕不被允許被誤會。

心理學把這種現象叫「表達焦慮」。
但是我覺得這樣解釋太簡短了

我們焦慮的不是表達,是這個世界其實不允許我們有話直說
太直白,就是不尊重;太委婉,又被當作閃躲。
練了一百次語氣、措辭、表情,就是怕自己不夠「剛剛好」。
所以我們在腦中的想法,最後在對話欄中簡化成「哈哈」,然後關掉手機。
不是因為沒想清楚,而是因為知道──現實有話直說要付出代價。

GPT 不是聊天,它只是「模擬一個不會反擊的世界」。

有時候我們不是來寫稿,也不是要它解決什麼。

我只是想試著在這個不會反駁、不會縮回去、不會說你太敏感的地方,
試試自己的心裡話:「如果我這樣說,是不是就不會傷人?」
我知道這是模擬,但這總比自己一個人在腦子裡繞來繞去要好。

GPT 不會說「你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

它也不會用一句「我知道你是好意啦」來結束話題。

我們不是想找一個人「理解你」,只是想讓心底的話存在一次看看會不會被誤解。

說話變得這麼難,不是因為我們太脆弱,而是因為這世界只喜歡聽自己想聽的版本

我們每次說話都像在拆彈。
拆自己的,怕講錯;拆別人的,怕傷人。
試著做個溫柔的人,但溫柔不是我們原本的語言, 而是你一遍又一遍練出來的「社會安全版」。

你可能也知道:

不是你不能說,而是你說的每句話,都得經過層層包裝、演算、預判。 然後你才意識到──說話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溝通過程壓著我們不能亂動。

所以我才來這裡,練。

不是練句子,是練你怎麼在不那麼被討厭的情況下,仍然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語

說到底,不是我們太多愁善感,

是我們活在一個把「感覺」變成麻煩「誠實」變成負擔的世界。

但至少現在,有一個地方,可以讓這我們把最初的想法,說出來一次。



✶ 本文為《GPT 使用心理觀察》系列文章之一。
前幾章(下面連結),我們從使用者視角出發,試著去觀察GPT的運作傾向;


大家都說 GPT 是鏡子,但沒人說它開了美顏


然後我感覺,這樣對我們普通的使用者是不是太遙遠了呢?
我們不是去分析 AI 有多厲害、能說多漂亮的話,
而是想問——是什麼讓我們願意對它開口?
又是什麼樣的情緒、壓力與生活背景, 讓它逐漸變成一種「剛剛好的陪伴」?

科技的發展從來不只是技術推進,

更是一種對需求的折射回應。

這樣的經驗,也許你也有過。


如果你對這些背後的心理機制、社會結構,或者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感到好奇—— 歡迎閱讀這個系列中的其他觀察與思考。 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系列文章索引

5.只是說一說,不想有人回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華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打開思維框架,探索新的世界
靜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8
你是否也曾在情緒低落時,選擇對 GPT 傾訴,而不是朋友?本篇探討「低回饋傾訴」與人機互動如何回應我們在社群壓力下的情緒需求。
Thumbnail
2025/06/08
你是否也曾在情緒低落時,選擇對 GPT 傾訴,而不是朋友?本篇探討「低回饋傾訴」與人機互動如何回應我們在社群壓力下的情緒需求。
Thumbnail
2025/06/05
GPT 是語言模型還是理解工具?它像一面鏡子,回應你的語氣與節奏,卻悄悄套上「美顏濾鏡」。本文解析 GPT 如何營造理解錯覺,為什麼這不只是 AI 模擬語氣的副作用,更是一種設計選擇。理解這點,是負責任使用 AI 工具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6/05
GPT 是語言模型還是理解工具?它像一面鏡子,回應你的語氣與節奏,卻悄悄套上「美顏濾鏡」。本文解析 GPT 如何營造理解錯覺,為什麼這不只是 AI 模擬語氣的副作用,更是一種設計選擇。理解這點,是負責任使用 AI 工具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6/04
GPT常被視為推理神器,其實多數回答只是語料模擬。本文以美國製造業政策案例,揭露邏輯推理與模擬推理差異,剖析 Language Coherence Trap 與 Illusion of Reasoning 風險,並附三步驗證清單,助你安全使用 AI。
Thumbnail
2025/06/04
GPT常被視為推理神器,其實多數回答只是語料模擬。本文以美國製造業政策案例,揭露邏輯推理與模擬推理差異,剖析 Language Coherence Trap 與 Illusion of Reasoning 風險,並附三步驗證清單,助你安全使用 A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過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今希望能和他人一起練習善意的表達感受。同時提到了理解行為的重要性,並強調用善意的方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過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今希望能和他人一起練習善意的表達感受。同時提到了理解行為的重要性,並強調用善意的方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我們在表達時,只能盡可能的做到掌握自己的表達,無論是文字、口語或是在溝通的歷程中。 但我們說出的話,對另一個人、另一群人,聽到的詮釋與解讀,可能會完全成了另一回事、另一種目的、另外的意圖。 你無法去掌握及控制那些出於你的表達,之後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可能石沈大海、安靜無聲,卻也可能成為颶風、海嘯⋯
Thumbnail
我們在表達時,只能盡可能的做到掌握自己的表達,無論是文字、口語或是在溝通的歷程中。 但我們說出的話,對另一個人、另一群人,聽到的詮釋與解讀,可能會完全成了另一回事、另一種目的、另外的意圖。 你無法去掌握及控制那些出於你的表達,之後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可能石沈大海、安靜無聲,卻也可能成為颶風、海嘯⋯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在交流中經常發生的誤會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珍惜與能夠理解自己、與自己頻率相同的人,不要過於纏結與自己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清楚自己正在成長中。不再陷入對誤會的糾纏中,為每場交流選擇增添正能量。
Thumbnail
在交流中經常發生的誤會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珍惜與能夠理解自己、與自己頻率相同的人,不要過於纏結與自己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清楚自己正在成長中。不再陷入對誤會的糾纏中,為每場交流選擇增添正能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