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離開原本那份高壓的工作時,我以為我只是單純地想換個環境。
但現在回頭看,那不只是一次「工作上的離開」,更像是對生活主導權的奪回。
過去的我,幾乎把全部的能量都投入在工作上。
因為責任感、因為不想被說不夠專業、因為一種「撐著就是能力」的信念。
那段時間我確實很有產值,也很有存在感。但代價是,我逐漸失去了自己。
比起薪水高低,我現在更在乎什麼?
當我分享轉職的消息時,很多人第一句問的是:「那薪水有比較高嗎?」
我可以理解這個反應,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努力的成果應該用數字衡量。
可這一次,我的答案是:沒有比較高,但我比較快樂。
我更在乎的是:
>早上起床時,不再焦慮今天會不會有突發狀況;
>下班回到家時,不再帶著氣憤的情緒影響家人;
>週末可以真正放下工作,而不是準備下週要補什麼進度,或是群組的轟炸、指責不夠好。
這些無法量化的感受,卻讓我第一次有了「活在生活裡」的真實感。
新工作的節奏,讓我慢慢找回了呼吸
現在的公司,是我從沒體驗過的工作節奏。
表定是 朝八晚五,但實際上早上只要在 08:19 前到公司就可以,不扣薪;中午從 11:50 開始休息,到 12:50;下午 14:50 就可以走出公司門口,跟警衛說"掰掰"結束一天的工作。
如果臨時有事,外出一小時內也不需特別請假。
沒有人盯進度,也沒人催著報表進度,反而最常聽到的是:「慢慢來,不要那麼累啦。」
大部分員工都是二十幾年以上資歷的前輩,對工作熟練,也習慣彼此的節奏。辦公室裡的氣氛異常輕鬆,即使偶爾會有抱怨聲,也多半只是口頭說說,沒有真正的矛盾或排擠。
對我來說,這樣的環境不只是「工作變輕鬆」,而是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我也值得過得舒服一點。」
一份不一樣的工作,讓我有空間重新認識我自己
剛開始我還不習慣這麼鬆的節奏,甚至有點不安。
過去每天緊繃到不能停下來,現在突然鬆了,反而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鬆懈。
但慢慢地,我開始有時間去整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事:像是一頓好好吃的早餐、一次完整的午休、或一本很久沒翻開的筆記書。
我發現我不是懶惰,而是過去根本沒有留給自己一點呼吸的空間。
這份工作,不只是養活我,更讓我開始理解:我想要的生活,其實不是更強,而是更真實。
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生活片段,現在我想好好經營
我開始記錄心情; 我開始為了自己規劃生活,而不是被動應對工作。
我發現,原來人生也可以像流程一樣慢慢優化,不需要永遠衝刺。
後記|這不是退縮,而是選擇
有人說轉職到低薪工作是「妥協」,但我現在明白,這其實是一種更成熟的選擇。
我選擇了自己的步調,也選擇了不再耗損的方式繼續前行。
而這個選擇,讓我終於找回了自己生活的重量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