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上回「臺語學習資源」,今天來談談我的學習過程。一般來說,語言學習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這篇文章也會分別從這四個面向說明考試內容以及我的學習方法。我自己是屬於從小說臺語、後來才學習拼音與書寫的人,和我有類似背景的人或許可以參考看看這種學習方法。
聽力測驗
- 考試內容
B卷(40分鐘):對話理解、演說理解
C卷(40分鐘):對話理解、演說理解
- 準備鋩角
B卷和C卷的題型相同,分別為對話理解與短文式的演說理解。對從小講臺語的人來說,只要平常有維持臺語情境,聽力基本上不成問題。只是C卷的難度比較高,可能出現一些不那麼口語的詞彙,需要額外記憶。這邊我推薦多看臺語新聞,裡面會有比較多較新的用詞,或是關於某些領域時事的專業術語,這部分在其他自學資源中較難接觸得到。
至於整體的聽力準備,我其實沒有準備太多,就是平常多看臺語台的新聞和動漫(我考前在看臺語版的《孤獨搖滾》),考前十天額外看豬哥亮的「嘉慶君遊臺灣」,讓自己習慣聆聽臺語,這樣聽題時,大腦才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轉譯上面,可以直接用臺語思考、檢索訊息,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思考正確答案。
口說測驗
- 考試內容
B卷(30分鐘):情境對話、看圖講話、文章朗讀、口語表達
C卷(30分鐘):文章朗讀、口語表達
- 準備鋩角
準備口說考試,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多說,看到一個東西,就要試著用臺語描述形容;遇到一件事情,就試著用臺語說明它的前因後果,進階一點可以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對於情境對話、看圖講話以及口語表達都會很有幫助。我自己則是因為在家都會和長輩講臺語,大學也有臺文系的朋友,所以練習機會滿多的。
除了多說之外,還需要熟悉漢字發音,才能讓文章朗讀更加流暢,不會因為思考發音而唸起來卡卡的,或者受到華語影響唸錯某些詞彙。這個部分要從平常多聽、多唸、多查來累積,當你遇到不熟悉的字詞時(例如環境⭕khuân-kíng❌huân-kíng),一定要查《臺語辭典》,確定正確的用字、讀音,記錄下來後,還要隨時複習。口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憑印象唸過去,這樣就容易不自覺唸錯而被扣分。
此外,有些教材有整理臺語和華語長得很像但意思不一樣,或是意思一樣不過字型有所差異的詞。平常也都要多唸多記,這樣考試時不僅比較不會唸錯,講出來的臺語也會更加地道,例如以下《咱來考C》裡面的整理:

臺華語長很像、容易搞混的詞舉隅
漢字跟拼音是相輔相成的,最好是能同時記起來。當初我在複習時,除了看教材整理之外,還會強迫自己每天寫、每天唸,讓自己習慣看到漢字就能唸出發音。詳細方法可以參考以下我的複習筆記:
第一張圖是我的參考書筆記,遇到不會唸、不確定的詞,我會馬上查辭典,寫上拼音。如果可以的話,還會順便把相似詞、相反詞寫在旁邊,或是整理有相似結構的詞,這樣就可以快速記起很多單字,對口說很有幫助。
後兩張圖是造句練習,我會先寫好幾張漢字,接著如同小考一樣把拼音一一寫出來,然後對答案,有錯的部分就用紅筆訂正。練習寫拼音除了在口語方面幫助我們熟悉音讀之外,在B卷的聽寫測驗也很有幫助,因為臺語口語有大量變調,但是書寫要寫本調,因此拼音一定要多練習,直到你可以寫著本調、念出變調發音為主。
此外,這個方法也會書寫很多漢字,幫助我們迅速累積寫作測驗需要的詞彙量(因為大多筆記都放在臺東老家,第三張圖我放了之前練習臺語、客語自我介紹時的對照文句,基本上學任何語言都可以用這套方法,讓自己會說的同時也提升了書寫能力)。
閱讀測驗
- 考試內容
B卷(50分鐘):詞法語法、克漏字、文章理解
C卷(50分鐘):克漏字、文章理解
- 準備鋩角
閱讀測驗兩個卷別準備起來差不多,差別在於C卷的詞彙則是會比較艱深一些。
閱讀測驗(包含口說測驗的文章朗讀)能否考好的關鍵在於詞彙量多寡,尤其到了B卷、C卷,考試內容已經從日常生活轉向比較專門的文章或術語,例如「今年三月的C卷考試」就考了與神經器官有關的介紹文。此外,也有更多與華語差異比較大的詞彙,或是一些俗諺等,這個沒有其他的準備方法,就只能從平常開始累績,多看文章,可以透過抄寫、標音增進記憶力。
此外,我很常把具有相同部件的單字一次聯想記憶起來,這樣除了可以增加造句替換的詞彙量之外,有時候也可以比較某些看起來很像,但是意義有些微差異的詞彙。例如「憢疑giâu-gî─懷疑huâi-gî─猜疑tshai-gî─這个人真可疑khó-gî」就是一組有相同部分、意思又很類似的詞,可以一次記起來。
再來,主題式記憶也是個很不錯的記單字方法,這裡可以參考「《咱來學臺灣台語》學習手冊」的不同情境分類,或者可以用身體、季節、食物、動物、植物等等當作主題,一次記十幾個類似的單字,因為這些單字有相同的主題,就可以重複造句練習,記單字的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輸出能力。相關的方法可以參考「【4E-1】客語句型筆記──判斷句」的學習方法。
書寫測驗
- 考試內容
B卷(40分鐘):聽寫測驗、語句書寫、文章寫作
C卷(60分鐘):文章寫作、評論改寫(歸納文章重點、翻譯、改寫詩詞......)
- 準備鋩角
書寫測驗B卷還包含聽寫漢字詞彙和拼音,漢字詞彙只能儘量累積詞彙量,而聽寫拼音就要看你對於拼音系統是否熟悉,即便不知道這個詞,也可以透過記音的方法寫下拼音。如同前面在口說部分提到的,對於拼音的熟悉程度必須要看到看到本調唸出變調,或者聽到變調要能自動轉回本調,這樣才能夠取得好成績。
另一個我認為拼音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教育部臺語認證事實上允許漢字臺羅交替書寫,假設真的不幸忘記某個詞怎麼寫,只記得發音,那就可以用臺羅拼音書寫(當然,考試時最好還是儘量統一書寫系統比較好)。
關於書寫測驗所依靠的輸出能力,多唸、多寫是唯一可以學好一個語言的方法。我平常就有寫日記的習慣,考前幾個月就開始逼自己用臺語寫日記。漢字不好,就寫漢字臺文;覺得臺羅不夠熟練,那就寫全臺羅的日記。即便是一兩句抱怨也好,當你抱怨都能自然而然用臺語寫出來、唸出來,那才代表臺語的能力有很大的進步。
上面的圖片是我的日記。另外,我先前在備考B卷的同時也在準備卑南語中級的族語檢定(分別在四月與七月),所以我就在我私人的Threads上面玩起自己和自己語言交換,當時只是單純翻譯,進階一點也可以用成對話情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每天都思考要如何使用單詞、如何造句、如何說話。唯有使用,才會讓自己的語言能力進步。
以上就是我學習臺語的方法與備考檢定的過程,或許你會覺得裡面很多廢話,「多看、多寫、多唸......」,誰不會呢?但這正是學習語言的不二法門,語言能力就是要不斷使用、累積,才能夠形成。
另外一個很重點,我在「臺語學習資源」已經提過了,即便我們以國語為母語,從小學到大學仍需持續上國文課,可見語言的熟練與否並不只靠「會說」就足夠。使用機會相對更少的臺語,自然更需要額外的學習與練習。此外,一個語言若要長久存續,書寫與文字紀錄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因為自己「會說臺語」,就認為不需要學寫臺語字。唯有多學、多用,才能讓這個語言被保存下來、被傳承下去,無論任何語言都是如此。
如果你對這個系列有興趣的話,歡迎持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系列,一起瞭解語言背後看不到的有趣規則吧!此外,如果你有能力且願意負擔的話,歡迎訂閱「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支持我產出更多有趣的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