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場紛爭,怎麼解決?
因為我真的跌過,血淋淋的,才知道必須學會讓傷口結痂並克服。
有時候,只是單純去拿個資料,卻突然捲進了 A 和 B 的戰場;
以為自己是局外人,卻發現氣氛很快轉向自己——莫名其妙間,好像變成了紛爭的主角。
我曾經遇過一件事,真的讓我覺得「趴著也中槍」。
當時我因為自覺情緒控管不佳,選擇讓同事妹妹去協助跟進文件。
結果她和地雷 A 因文件問題起了摩擦。
沒想到,地雷 A 居然對外放話,說是我在背後指使同事妹妹去挑釁他。
我完全沒參與,卻被貼上「挑事者」的標籤。
傻眼到無話可說。

其實,我一向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在職場生存。
我也曾對老闆明白表示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要表達不滿,我會直接拍桌子,而不是在背後煽風點火。
所以,我最忌諱的,就是說人的是非。
然而,偏偏有人認為:「事情要推進,就要戰爭;要有效溝通,就得吵架。」
這樣的邏輯,真的合理嗎?
我心裡常常想:溝通的本質,難道只能透過炸藥式的對抗來完成?
在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中,職場上多少都會有問題,只是分為兩種:
是擺在檯面上的,還是藏在檯面下的。
真正的差別,不在於「有沒有問題」,而在於「你如何解讀和應對」。
記得有位同事曾問我:
「為什麼別人都在說你的是非,你卻不會去回嘴、去講他們的事?」
我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並不是所有事都值得我浪費時間和心力。
我常用一句話提醒自己: 👉 「如果狗咬你,你會咬回去嗎?」
後來我找到一個思考方式,幫助我看清「哪些事值得在意」。
拿一張紙,畫上 100 個小格子,象徵從出生到 100 歲的人生。 把已經走過的歲月塗滿顏色,剩下的空白,就是未來。

現在,想一想:
眼前讓你氣到不行的那件事,在這 100 格人生裡,會佔幾格?
如果還不夠明顯,那就畫 36500 格,以一天為單位去看。
你會發現,很多困擾與爭執,在漫長的人生裡根本微不足道。
很多紛爭,不過是「過眼雲煙」。
所以,後來我常提醒自己:
「職場不是戰場,而是修煉場。」
能全身而退的人,不是因為沒有立場,而是因為他清楚知道:
什麼值得出手,什麼值得放下。

如果是和薪資、權益有關,我會據理力爭;
但若只是雞毛蒜皮的口舌之爭,我寧願選擇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