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份量 vs 蛋白質含量:
1. 南瓜子(1 湯匙 ≈ 10g)約 3 g 蛋白質
2. 奇亞子(1 湯匙 ≈ 12g)約 2 g 蛋白質
3. 帕瑪森乳酪(1 湯匙磨粉 ≈ 5g)約 2 g 蛋白質
4. 無糖希臘優格(1 小碗 ≈ 170g,如優格杯)約 17 g 蛋白質(非脂希臘優格)> 如果是一般優格,蛋白質只有約 5–6g
5. 小扁豆(煮熟半碗 ≈ 100g)約 9 g 蛋白質
6. 板豆腐(半塊 ≈ 130g)約 10–13 g 蛋白質> 硬豆腐高一點,嫩豆腐少一點
7. 瘦牛肉(煎熟,1 片 ≈ 100g)約 31 g 蛋白質
8. 魚類(煮熟 1 片/份 ≈ 100g)鮭魚:約 23 g,鯖魚:約 22 g,沙丁魚(罐頭半盒 ≈ 50g):約 11–12 g,鳳尾魚(4–5條 ≈ 30g):約 8–9 g
9. 瘦腰內豬肉(1 片 ≈ 100g)約 30 g 蛋白質
10. 雞胸肉(熟 1 塊 ≈ 120g)約 36–38 g 蛋白質
為了預防肌少症、維持肌肉量、並促進肌肉修復與鍛鍊效果,蛋白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依照年齡、活動量、健康狀況會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據最新科學建議(包括國際肌少症研究學會、歐洲營養學會等)整理的參考數據:
---
✅ 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g/kg/day)
狀況 建議攝取量(g/kg 體重/天) 備註
健康成年人(久坐) 0.8–1.0 g 最低需求,無運動者
中老年人(50歲以上) 1.2–1.5 g 預防肌少症建議值
正在鍛鍊者(中等強度) 1.4–1.6 g 增肌與修復肌肉
高強度訓練者、恢復期 1.6–2.0 g 重訓或恢復期間
已確診肌少症患者 1.5–2.0 g 需醫師/營養師監督

---🧮 舉例換算:
假設你體重是 60 公斤:
攝取量 每日所需蛋白質總量
1.2 g/kg(中老年人) 72 g/day
1.5 g/kg(預防與修復) 90 g/day
1.8 g/kg(訓練+修復) 108 g/day

---
✅ 實務建議:
建議 每餐攝取 25–30g 蛋白質,並分配於三餐或加上點心,有助於肌肉合成。
睡前加點少量乳清蛋白、希臘優格、雞蛋等,也可幫助夜間肌肉修復。
隨年齡增長,蛋白質吸收效率下降,建議攝取量要高於年輕人。
研究建議,65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天應攝取 至少1.2 g/kg 體重,中度活動或訓練者甚至需要更高。
---
✅ 依活動強度的攝取建議:
活動程度 建議蛋白質攝取量(g/kg) 對應每日總量(體重75kg)
一般活動/中度運動(如快走、健走、體操) 1.2–1.5 g/kg 90–112.5 g/day
有做重訓(如重量訓練、彈力帶阻力訓練) 1.5–1.8 g/kg 112.5–135 g/day
復健/肌少症高風險或正恢復 可達 2.0 g/kg 150 g/day(須專業監測)

---
🍱 每餐建議攝取方式(以每日約120g蛋白質為例):
餐次 建議蛋白質量 食物範例
早餐 30g 2顆蛋 + 170g希臘優格 + 1湯匙奇亞子 + 豆漿一杯
午餐 35g 150g 雞胸肉 + 半碗熟扁豆 + 一碗蔬菜
下午點心 15g 乳清蛋白一份 或 帕瑪森乳酪+堅果
晚餐 30g 鮭魚150g + 豆腐一塊 + 青花菜
睡前點心 10g 一杯牛奶或希臘優格

---
📌 小貼士:
分散蛋白攝取效果最好(每餐 25–35g 蛋白質),可促進全天肌肉合成。
可補充乳清蛋白粉(Whey Protein),在重訓後 30–60 分鐘內飲用,對於年長者尤其有效。
維生素D與阻力訓練合併有助於減緩肌少症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