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帶阿薩母教養工作坊時,分享了一支影片,講一所沒有「老師」的學校。表面上,這部影片談的是孩子的學習。
來說說我特別想分享的幾個部份:
1️⃣ 未來,是孩子教我們的世界
你有沒有教過長輩用智慧型手機?
陪爸媽學習操作Line?
這畫面是不是有熟悉感?
隨著 AI 的發展,這樣的角色對調會越來越常見。
我們大概已經離學生時代很久了
但現在再次輪到換我們站到「學習者」的位置
只不過,教我們的人,即將是孩子。
我們可能先要準備好,習慣孩子幫忙我們設定電視、安裝APP、推薦AI動畫怎麼剪接……等日常。
看起來都是小事,但這些「我不懂、孩子教我」的瞬間,正是時代轉向的開始。
我們已經踏在無法以過去的經驗「教」孩子的時代浪潮上了,因為AI 和科技的發展,使得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一直在進化:運用科技、和摸索自學。
他們正在走向一個連我們都不熟悉的未來。
「要孩子聽話」這件事,將越來越難;
「孩子教我們新東西」的日常,則會越來越多。
2️⃣ 真正的學習,是成為自己
影片中的 Alpha 學校,每天下午不是考試、寫講義,
而是練習生活技能、探索興趣,
更重要的是——孩子與指導員共同討論,設計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專案」。
現在的學習,不再是「把孩子放進模子裡,烤成標準麵包」,
而是像一座「探索實驗室」,
孩子可以自由嘗試材料、設計配方,做出屬於自己的一道菜。
我們也越來越常看到這樣的例子:
金曲歌后李竺芯用法式台語創作、小 S 的女兒 Lily 辦了自己的畫展……
這些孩子不是在迎合世界,而是在做自己,然後為這個世界帶來禮物。
當一個人能夠「成為自己」,
他就會為世界注入生命的火花。
3️⃣ 那你呢?你也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嗎?
我認為這支影片,不該只有家長或教育者看見。
也許你沒有孩子,
也許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不會進這樣的新型學校。
但——你是否願意開始重新認識自己?
未來的學校,對傳統「教知識」的老師需求越來越低,
這世界更需要的是能陪伴、引導、尊重孩子的「指導員」。
而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同樣需要一位「指導員」——
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
或許
真正的問題不是:「沒有老師的學校真的可行嗎?」
而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2025和未來的世界,外在變動只會越來越快。
準備好的人,會調整腳步,與世界並肩;
或是,在跌跌撞撞的辛苦中,被世界推著。
我經常問自己:
「我準備好成為一個能自學、能探索、
能陪伴自己長大的大人了嗎?」
孩子正被時代推著,走向「成為自己」的路。
那身為父母的我們呢?
我們,是否也要勇敢啟程?
不只是為了孩子,
也是為了…不辜負自己。
#育兒是育己
#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成長
#GuideNotTeach
#探索自己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高小露 #高佳均
影片放在留言處(英文)
想聽中文版的,我用AI也製成了一段Podcast,一起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