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以後少子化,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時,自然就會有相對應的政策產生了,不然政府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勞動人口逐漸凋零嗎?而且勞動力不足的事,已經可以從服務業看出端倪,以後的便利超商可能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維持24小時營業,其他的餐廳也有可能要縮短營業時間,以因應人力不足的問題。
對於一個行為的價值判斷,往往是經過許多思辨後才得出暫時的結論。有可能過一百年以後,歷史會記載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看不透某件事云云,即使是如此,那都是之後的評論了。之後的人們要怎麼看待過去的事件,那也是現在的人所管不著的,能夠做的就是好好的過日子罷了。就像現在人喜歡舉古時候的農夫為例,一年所吸收的資訊量,可能還不如現代人透過網路一個禮拜吸收的量。但在他們的時代裡,也一樣過得好好的,不會因為資訊量太少日子就過不下去。又例如月光對於同性婚的擔憂是來自於少子化,固然婚姻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傳宗接代,但沒有異性的結合,又如何能有後代?交給政府用獎勵政策又能發揮什麼效用?
後來月光想到了,既然要解決少子化的問題,那就經由民眾的同意,收集一堆精子和卵子,由政府決定如何分配後,交由願意代孕的女子生下胎兒,再分配給願意扶養的伴侶,這樣也會是一個解決方式。因此,縱然有新的情況產生,也應該會有相應的解決問題來處理,何須自己過度去擔憂呢?等到以後少子化,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時,自然就會有相對應的政策產生了,不然政府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勞動人口逐漸凋零嗎?而且勞動力不足的事,已經可以從服務業看出端倪,以後的便利超商可能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維持24小時營業,其他的餐廳也有可能要縮短營業時間,以因應人力不足的問題。
即使如此,也不代表吃白飯就適合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可以大聲的為自己喜歡的食物做宣傳,不管那是什麼。像是月光現在喜歡苦瓜,而這卻是小時候所不喜歡的,即使現在再怎麼喜歡,大概也只能說出:年紀到了你也會喜歡!類似這樣的話,因為養生和健康的考量,在人生階段還沒有達到時,也不用去思考這樣的事情。
像是聽到同事興高采烈的說著要去吃一家很難訂的燒肉吃到飽餐廳,月光的直覺反應會是:沒有蔬菜,然後因為吃太油大便會很黏等等。但要不要去吃燒肉,是同事的選擇,主控權不在自己,所以也不會白目的阻止他們去吃,只會說:不知道這家店是不是真的像網路上評價那麼高?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想吃食物的自由,就算有人三餐都選擇吃炸雞桶過活,或者是一天要喝五杯全糖的特大杯珍奶,那也是他的選擇。只要他的身體可以支持他,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如果自己心中有著對於吃白飯的見解,那就去做就是了,何必要管別人是怎麼看待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