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故事牆面,你會不禁讚嘆,原來我完成過那麼多令我滿足的事情。但能量卡牌的功效並非只有保存過去的事蹟,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現在的你改善現況,連結到未來的你。
▌ 自我連續性
邊池盈在《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提到,研究顯示人們在回憶過去或想像未來時,往往並未連結到「目前我」,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換句話說,當我們想到「未來我」時,大腦的反應如同看到別人一般。然而,若我們能提升「未來自我連續性(future self-continuity)」的能力,就有機會在「未來我」、「過去我」和「目前我」之間建立更強的連結。這種連結感越緊密,未來的自我連續性就越高。
未來自我連續性的提升主要可從三個方向著手:首先是相似性——當你感受到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相似時,你會覺得未來的自己更親切;其次是積極性——主動建構未來、多思考和規劃,能提高自我連續性;最後是行動力——越能清晰思考未來的自己,就能產生越多行動,這些行動又會帶來更多正向循環。以儲蓄為例,「自我連續性」較高的人能想到未來可能需要資金作為資源,因此願意預先做好準備;相反,「自我連續性」較低的人可能只會放任現在的自己盡情享受和消費。這就如同小時候媽媽常說:「你們現在不先...,以後就會...」的道理。
如果你只看到人生的點,而未意識到線與面的連續性和連結性,就難以實現自我調節。你可能將慾望控制簡化為「做或不做」的二元選擇,也難以有效分配現有資源,導致即使設定目標,也無法制定相應計畫並分階段落實。但若能清晰感受未來的自己,並與過去的自己進行密切交流,你將更能依據長期目標妥善分配資源,學習將專注力聚焦在重要事務上,避免將情感和想法浪費在次要事情上——這正是自我調節能力的核心。
▌ 心理對照 - 將未來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故事
有些人的夢想只是停留在夢想階段,而有些人的夢想能夠成真,關鍵差異在於心態。如果你只是不斷想像未來,卻未付諸任何行動;或者只是反覆思考現狀的不滿——「為什麼我能力不夠」、「為什麼我總是遇人不淑」,這兩種心態都會讓你的意識和潛意識提不起勁努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夢想看似遙不可及,自然也就不願付出努力。
因此,除非我們能夠察覺夢想與現實間的差距,並培養跨越鴻溝意志力的方法,否則大腦的意識和潛意識永遠不會踏上起跑線。書中介紹的方法是「心理對照」——先想像夢想實現後的模樣,接著審視可能造成阻礙的現實,思考兩者間的差距以及潛在障礙。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思考:「要實現夢想,現在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明確意識到差距,能激發我們期待實現夢想,並願意為目標投入時間和精力。
心理對照也會影響我們實現目標時選擇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僅將現實與未來連結起來,更能幫助我們找出必要的策略,克服障礙,實現目標。心理對照協助我們在「現實中的障礙」與「克服障礙的行為」間建立連結——這種連結越強,目標導向的行為效果就越顯著。
要讓夢想成為目標,必須要有實現的可能性。當發現理想與現實有落差時,如果立即放棄,夢想永遠無法成真。唯有勇於面對,才能採取行動,最終實現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