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出埃及記》第二十二章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出埃及記》第二十二章延續民事律法的條文,涵蓋盜竊、損害、借貸、性倫理、敬虔生活、社會公義等實際領域。這些規條反映神對「愛神愛人」的誡命如何落實在社群生活中。律法不僅約束行為,更塑造品格與敬畏,成為一個聖潔群體的基礎。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

一、公義的補償與責任(出22:1–15) 此段律法聚焦在財物損害與賠償制度,顯示神要祂的百姓活出公義與誠實的生活。 偷竊的賠償:若人偷牛或羊被抓住,須加倍賠還(出22:1);若賊破門夜入被擊殺,不算流血仇;若白日行竊被抓,則要全數償還(出22:2–3)。這教導信徒:罪行須承擔後果,神要求的不是報復,而是補償與恢復。 財產損害責任:如放牲畜吃別人田地、失火延燒他人禾稼,皆要賠償(出22:5–6)。神要人對自己造成的損害負責,強調誠實與尊重他人財產。 受託與借貸的誠信:經文也設下物品被托管或借用之時的責任規範,若失竊、有目擊人證則無責;若物遭撕裂可帶來為證;若借用之物損壞,則須賠還(出22:7–15)。 這些條文突顯出屬神子民的特質不只是信仰告白,而是在日常中實踐誠信、公平與責任感。信徒不可以「屬靈」為藉口逃避地上的義務,反而要更嚴謹地活出真實與正直。

二、敬虔與純潔的生活(出22:16–20) 本段處理性行為與敬拜純潔的律法。

誘騙處女的責任:若人與未婚處女行淫,須娶她為妻,並按聘禮贖價給父親;若父親不願將女子給他,也要照例賠償(出22:16–17)。這反映出神不容輕視婚姻與性——關係中的責任,不可逃避。 處死惡俗:獻祭給別神的(出22:20)、行邪術的(出22:18)、與獸行淫的(出22:19),一律治死,顯明神對屬靈純潔的嚴重看重。 這些條例強調:敬虔不是抽象信仰,而是道德、關係與敬拜上的潔淨與分別。對今日信徒而言,這呼召我們活在真實、聖潔與純潔之中,從生活行為到敬拜態度,都要合乎主的心意。

三、憐憫弱勢與敬畏神的生活態度(出22:21–31) 神特別囑咐要善待寄居的、寡婦與孤兒: 「不可虐待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們……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出22:21–22) 這些人是社會中最容易被遺忘、被踐踏的對象,但神卻親自為他們作保,甚至嚴告說:「他們若向我哀求,我總要垂聽……我要發烈怒。」(出22:23–24) 此外,關於放債給貧窮弟兄,神也設下原則:不收利息,不以衣服作長期抵押,若對方僅有一件外衣過夜,須歸還,免其受寒(出22:25–27)。 這不只是慈善,而是敬畏神的具體表現。神說:「我是有憐憫的。」(出22:27)——祂的子民也要如此。 本章最後談到:不可毀謗審判官、不可咒罵官長(出22:28)要將初熟之物與投生之子歸給神(出22:29–30)要作聖潔子民,不可喫被野獸撕裂之肉(出22:31) 這些條文再次強調信徒當敬重權柄、尊榮神、分別為聖,因為他們的身分不是世界上的一群人,而是屬神的國民。 《出埃及記》第二十二章雖多為民事與道德條例,但其背後清楚呈現神的心意:祂要祂的百姓在一切生活細節中活出分別、敬畏與公義。律法不是單為刑罰設立,而是為使人學會尊重他人、敬畏神、愛護弱勢而存在。 願我們今日雖不在舊約律法之下,卻因明白神的心意,更願意在家庭、職場、金錢、關係與敬拜中活出與祂立約子民相稱的生命,成為聖潔的器皿,合乎主用,為主作見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7/13
《約翰福音》開篇與其他三卷福音書不同,不以耶穌的出生記錄作為起點,而是從永恆開始,揭示耶穌基督的神性、道成肉身的奧祕、以及祂是生命與光的源頭。本章重點在介紹耶穌的身份、祂的見證者(施洗約翰)、以及初期與門徒相遇的記錄。整章深具神學厚度,卻也直指信仰核心:耶穌是神,是生命的道,唯一能引人認識神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7/13
《約翰福音》開篇與其他三卷福音書不同,不以耶穌的出生記錄作為起點,而是從永恆開始,揭示耶穌基督的神性、道成肉身的奧祕、以及祂是生命與光的源頭。本章重點在介紹耶穌的身份、祂的見證者(施洗約翰)、以及初期與門徒相遇的記錄。整章深具神學厚度,卻也直指信仰核心:耶穌是神,是生命的道,唯一能引人認識神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7/11
《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是神頒布律法後的延伸與具體應用,標誌著以色列群體進入立約後的律法生活。此章著重在民事與人倫法律,特別是對奴僕、暴力事件、人身安全與賠償責任的規範,顯出神不僅關心敬拜,也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公義與秩序。
Thumbnail
2025/07/11
《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是神頒布律法後的延伸與具體應用,標誌著以色列群體進入立約後的律法生活。此章著重在民事與人倫法律,特別是對奴僕、暴力事件、人身安全與賠償責任的規範,顯出神不僅關心敬拜,也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公義與秩序。
Thumbnail
2025/07/11
《路加福音》最後一章記錄耶穌的復活、向門徒顯現,以及祂的升天。這一章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信仰的新開始。耶穌戰勝死亡,從死裡復活,印證祂就是彌賽亞,並將使命託付門徒。信徒的生命與見證也因此有了根基與方向。
Thumbnail
2025/07/11
《路加福音》最後一章記錄耶穌的復活、向門徒顯現,以及祂的升天。這一章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信仰的新開始。耶穌戰勝死亡,從死裡復活,印證祂就是彌賽亞,並將使命託付門徒。信徒的生命與見證也因此有了根基與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針對「倫理」描述何者為非: 視為個人行為的準則規範或行為標竿 強調社會關係和群體規範 (X)強調權利與義務 違反倫理者,將會受到良心或社會上輿論的譴責,並無具體處罰。 2.接受私人文書檔案捐贈時,雙方不須訂定協議限制。(正確) 3.檔案管理人員整理檔案時「應」: (X)直接翻拍檔案
Thumbnail
1.針對「倫理」描述何者為非: 視為個人行為的準則規範或行為標竿 強調社會關係和群體規範 (X)強調權利與義務 違反倫理者,將會受到良心或社會上輿論的譴責,並無具體處罰。 2.接受私人文書檔案捐贈時,雙方不須訂定協議限制。(正確) 3.檔案管理人員整理檔案時「應」: (X)直接翻拍檔案
Thumbnail
濟南教會這兩天很紅,讓我來談點歷史。 舊約律法裡,神為猶太人設計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制度,叫做逃城。 逃城分散在整個以色列領土,用途很有意思,就是不管是誰,只要進去尋求庇護,任何人都不能進去抓人。 是這樣的,古時候司法當然不可能有多嚴謹,乾脆允許報仇,所以常發生報仇活動(古時候--我是指鐵器時代早
Thumbnail
濟南教會這兩天很紅,讓我來談點歷史。 舊約律法裡,神為猶太人設計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制度,叫做逃城。 逃城分散在整個以色列領土,用途很有意思,就是不管是誰,只要進去尋求庇護,任何人都不能進去抓人。 是這樣的,古時候司法當然不可能有多嚴謹,乾脆允許報仇,所以常發生報仇活動(古時候--我是指鐵器時代早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活在現代的我們,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遇到事情經常求神問卜。我是不介意有信仰重心啦,但有時候太超過可就不太好了,尤其是那種別人一說上來就讓人無力的冤親債主、祖先錯、後世擔等等。 明明就自己完全沒犯的錯,甚至不是先天命格或後天為人的問題,而老玄我也十分不喜歡處理相關事宜,但不可否認,有時候,這種玄
Thumbnail
活在現代的我們,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遇到事情經常求神問卜。我是不介意有信仰重心啦,但有時候太超過可就不太好了,尤其是那種別人一說上來就讓人無力的冤親債主、祖先錯、後世擔等等。 明明就自己完全沒犯的錯,甚至不是先天命格或後天為人的問題,而老玄我也十分不喜歡處理相關事宜,但不可否認,有時候,這種玄
Thumbnail
關於竊盜罪 一、竊盜罪定義 刑法第320條 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竊盜罪是行為人以「和平方法」破壞持有人對於動產之持有,而移轉於自己或第三人持有之行為,如果不是用和平的方法,可能就要
Thumbnail
關於竊盜罪 一、竊盜罪定義 刑法第320條 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竊盜罪是行為人以「和平方法」破壞持有人對於動產之持有,而移轉於自己或第三人持有之行為,如果不是用和平的方法,可能就要
Thumbnail
贖罪卷,成了犯罪前,居家常備聖品。 想犯罪嗎?先來一張。人妻可以,殺人也可以。 聖彼得大教堂,就在贖罪卷斂財中,蓋了起來。
Thumbnail
贖罪卷,成了犯罪前,居家常備聖品。 想犯罪嗎?先來一張。人妻可以,殺人也可以。 聖彼得大教堂,就在贖罪卷斂財中,蓋了起來。
Thumbnail
昨天看完《朝聖者》第一部,大概佔全書的10%。 今天開始看第二部,一開始描寫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動物學家,因為某人的告密,在某個上班日突然被警察抓走,罪名是「塵世的腐敗」,在刑求下被迫簽署自白書,本來打算見到法官後翻供,可是當地的司法制度發展出一個解決辦法,讓囚犯再回到警察面前,解釋他們為何改變心
Thumbnail
昨天看完《朝聖者》第一部,大概佔全書的10%。 今天開始看第二部,一開始描寫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動物學家,因為某人的告密,在某個上班日突然被警察抓走,罪名是「塵世的腐敗」,在刑求下被迫簽署自白書,本來打算見到法官後翻供,可是當地的司法制度發展出一個解決辦法,讓囚犯再回到警察面前,解釋他們為何改變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