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記載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變水為酒,與第一次潔淨聖殿的事件。兩件事看似無關,實則一內一外:前者表明耶穌對生命缺乏的轉化能力,後者則顯明祂對敬拜純潔的堅持。這一章同時也標誌著耶穌公開事工的起始,祂的作為初顯出榮耀,使門徒信祂(約2:11)。
一、迦拿婚宴的神蹟:顯明榮耀,激發信心(約2:1–12) 耶穌與母親及門徒一同參加加利利迦拿的婚宴,期間酒用盡,馬利亞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我的時候還沒有到。」(2:4) 雖然如此,祂仍吩咐僕人把六口石缸倒滿水,再舀給管筵席的,結果水變成了上好的酒(2:7–10)。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聖經說:「祂將自己的榮耀顯出來,祂的門徒就信祂了。」(2:11) 屬靈反思:婚宴的場景象徵生命的喜樂,但在人手所預備的終有用盡之時。耶穌的介入,使平凡變為豐盛,預表祂使人從舊約的潔淨禮(石缸)進入新約的豐富恩典(上好之酒)。馬利亞的信心在於「祂怎麼吩咐你們,你們就怎麼做。」(2:5)這也是今日信徒信心的表現──信靠主的話,順服行動。
二、潔淨聖殿的舉動:為敬拜辯護(約2:13–22) 耶穌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看見人在殿中做買賣,就用繩子做成鞭子,趕出牛羊、傾倒銀錢、推倒桌子,並說:「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2:16) 門徒想起經上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詩69:9;見2:17)這表明耶穌的行動不是情緒性發作,而是出於對神聖潔的敬拜之熱愛。 宗教領袖質疑祂憑何權柄行事,耶穌回答:「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2:19)祂說的是自己的身體(2:21),預表祂死而復活。 屬靈反思:耶穌不是反對聖殿,而是要潔淨敬拜,使人從貪婪與形式中回歸敬畏與真誠。今日我們的「聖殿」──無論是教會、事奉、或個人靈修生活──是否也需要主來潔淨?耶穌是新約的聖殿,唯有藉祂才能真正與神相遇。我們對祂的信心,是不是建立在認識祂為神的兒子、為我們死而復活的基督?三、人心的光景:主知道一切(約2:23–25) 許多人因耶穌所行的神蹟信祂,但聖經說:「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着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2:24–25) 耶穌洞察人心,祂不是被表面熱情或短暫興奮所吸引,而是尋找那真正信靠祂的人。這段經文為第三章尼哥底母的故事鋪路,指出人需要從內裡被更新。 屬靈反思:我們信主,是因著祂能行神蹟,還是因祂是主?我們對主的跟隨,是短暫的感動,還是持久的委身?主看重的是內心的真誠與悔改,而不是外在的行為或情緒。
新酒、新殿、新生命 《約翰福音》第二章呈現三重真理:新酒:耶穌轉化人的缺乏,使生命豐盛;新殿:耶穌潔淨敬拜,成為人與神之間的真正中保;新信仰:祂呼召人不僅因神蹟而信,而是因祂是基督而信。祂不是迎合人的期待,而是顯明神的榮耀,引導人進入真實的敬拜與信心。
甚願我們信仰的根基不是感動或儀式,而是建築在基督身上,讓主不斷潔淨我們、更新我們、使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