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從小學英文就會給自己一個英文名字,老師也會希望你有一個英文名字。最遲,大部分的人開始上班後大概也會有一個英文名字,Jason, Kevin, Eric, David, James, Alex, Mary , Jennifer, Jessica, Michelle...比較少人是直接用護照的中文翻譯英文名。我們對此也習以為常了。
決定出國工作後,公司問我要沿用我的英文名或者是改用姓名翻譯,學校也問我們小孩的名字要用英文名還是直接音譯,最後我們選擇姓名直接使用翻譯名。我們的考量主要是這邊的文件都是需要跟護照對比,用翻譯名比較省事。
我的翻譯名字不算難發音,經過一陣子,對內同事大部分都已經可以叫我名字了,但很多人只叫我一個單字🤣,主要的問題點在於我們的翻譯通常是名字中間會用"-"連字號這個標點符號。舉例假設我的本名叫做:曾大地,翻譯可能會是Da-Ti Tseng or Da-Di Tseng
問題來了,外國人看到這樣的翻譯名字,都會以為我的名字叫 "Da" 他們會認為Ti是中間名,不主動念它。
於是我的名字就會變成Hello Da, Dear Da.....是覺得滿好笑的。
因此折衷作法是名片與email簽名檔要改成 Dati Tseng / Dadi Tseng,這樣比較不會被念錯。
不過最終對外我選擇用回Hunter。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已經用Hunter這個名字累積了十多年的人脈,這些人只知道我叫Hunter,避免大家混亂,因此我對外還是統一自稱Hunter。
我知道有人主張應該使用本名音譯,外國人叫不出來是對方的問題。這點沒錯,公司的德國人也認為我使用本名就好,他們需要練習叫出我的名字。他們對於台灣人會自己給自己一個英文名字非常的訝異。
但是從我的角度,我認要看工作性質再決定。如果是一般性質的工作,或者是辦公室的工作我覺得難念也沒差。但如果是國外業務的工作,是否要使用本名,我建議還是先看看自己的名字好不好念,容不容易被記住後再決定。
- 如果算好念,可以直接用本名。
- 如果很難念,我會推薦取一個英文名字。
舉例來說,"子"這個字翻譯是Tzu,這個字對外國人來說就超難念。假設今天你的名字是"子傑"Tzu-Chieh,這對外國人來說非常繞口。
因為身為國外業務,我們需要的是容易被對方記住,如果名字是很難念的,我推薦還是取個英文名字吧。
另外,如果你常用的英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是怪名字,我也建議考慮換掉,舉例如Apple, Sky, Cheery, Dora, Rufy, Stone, kiki...這種雖然好記,但你深入用外國人的角度想想就會知道真的很怪。(你好,蘋果。Hi 天空。Hello 石頭....)
以下兩個名字,大概是差不多的感覺吧
Hello, My name is Athena (雅典娜)
你好,我叫做媽祖(Mazu)
大概是差不多的感覺吧。
閱讀完點個讚~祝福您有個美好的一天。
【完】
【關於本專欄】
持續的分享在B2B業務職涯中,實務上會遇到的案例、實作方法與業務觀念、工作觀念。
穿插分享一個台灣人在德國機械業工作的日常。
杭特
https://vocus.cc/article/68501db0fd89780001b9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