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一個工作】與【做好一個工作】這兩句話在某些時候是一樣的,比方說生產的流水線,把工作做完幾乎等於把工作做好。但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庶務型的工作,做完與做好有時也差異很大。
通常不牽涉到與人的溝通的工作,基本上做完與做好的差異不大。舉例如
- 把文件影印與整理歸檔
- 製作報價單,Invoice等文件
- 發送問候信
- 寄送催款單
- 工具機操作的操作員生產零件
案例一
收到訂單
- 小班:杭特,A公司的訂金已經收到囉。
- 杭特:太好了,那訂單預計何時可以出貨?
- 小班:這你要去問製造部門喔。
- 杭特:...
案例二
B客戶訂購了一批機器,其中一台SG機器的部分耗材缺貨,要等一個月。於是小班寫信給B客戶。
- 小班:B客戶你好,您所訂購的SG機器由於您選用的耗材缺貨,您要換成其他的耗材嗎?
- 杭特:小班,你為何不告訴他,他可以有哪些其他選擇?哪些其他耗材有庫存?
- 小班:這不是我的工作。
- 杭特:那這是誰的工作?
- 小班:這是你的工作。
- 杭特:(OS火冒三丈)
後續:跟客戶釐清後,它的應用完全可以選用其他的耗材,不需要堅持原本那一個。因此請公司修改訂單後很快就出貨了。
案例三
小班於6月9日寫信給我有關C客戶的訂單。
- 小班:C客戶的訂單於6月2日收到,款項於6月6日收到。預計的交期為6月20日(進步了,會先問交期)。但是我不知道小麥製作出口文件要多久,因此可能會delay。
- 杭特:我們應該是盡力讓訂單準時出貨,不應該現在就預期會delay。
- 小班:我理解,但你必須跟生管與小麥溝通,我只是告訴你可能會delay。
- 杭特:...
案例四
收到D客戶訂單,但訂單使用的是該國的制式模式。
- 小班:杭特,請你告訴D客戶,不論是詢價或下單,都要提供我們公司的品號。這樣我才方便作業。
- 杭特:他的訂單中有註明本訂單是根據我們X月X日的報價單,就是那張報價單。
- 小班:請你告訴他,無論如何訂單必須要包含品號,要是我們自己打錯怎麼辦。
看到這邊我就火大了,我當然可以請代理商在未來的訂單加上品號,但小班的態度是想要卸責,但我還是耐著性子
- 杭特:
客戶下單釐清訂購的產品與品號是我們的責任,不是客戶的責任,不可以為了自己工作輕鬆一點就要客人難過,這是本末倒置。要是我們發現客戶訂錯東西,是我們要提醒客戶修改,而不是客戶訂什麼照單全收,要是他明顯訂錯了我們還裝作不知道接受訂單,這是不道德。
小班很委屈,他覺得他沒有做錯事情。他就是做他應該做的事情。他認為他已經把分內的事情做好了,但我卻很不滿意。
在他的觀念中,他的工作就是客戶來詢價,做報價單。客戶來訂單,轉PI給客戶。遇到技術問題,轉技術單位。遇到交期問題,轉生產單位。發現問題,提醒同仁。因此他覺得他做得很好。
問題就在於,他認為它做完了他的工作,他已經把問題送出去了,其他的不是他的管轄範圍。從另一個角度你也不能說他錯,他真的就是在做"工作"。但我所看到的是問題並沒有被解決。
我一度以為德國人就是如此的沒有彈性與僵化,但我跟幾個德國人聊天談到這樣的狀況,我發現並不是這樣,這純粹是小班個人的問題。要我歸類的話,小班就是個就是沒有業務sense的德國人吧。
題外話
小班的工作只要再往下多做到一件事情,我就會覺得還可以,雖然還是沒sense,但可用了。
- 客戶來詢價,做報價單,報價後記得追蹤。
- 客戶來訂單,轉PI給客戶,追蹤訂金並回報後續交期。
- 遇到技術問題,轉技術單位,並追蹤技術單位的回覆。
- 遇到交期問題,轉生產單位,並追蹤生產單位的回覆。
- 發現問題,提醒同仁,並提供解決方案。
但小班顯然認為粗體字不是他的工作職責。是客戶沒有主動回報進度,是那些單位沒有回覆他,是那些單位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閱讀完點個讚~祝福您有個美好的一天。
【完】
【關於本專欄】
持續的分享在B2B業務職涯中,實務上會遇到的案例、實作方法與業務觀念、工作觀念。
穿插分享一個台灣人在德國機械業工作的日常。
杭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