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道德哲學對社會科學的源起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Bryson, G. (1932). The emergence of the social sciences from moral philoso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 42(3), 304–323.

運用ChatGPT協助產出以下內容

📌 文章重點摘要

  1. 社會科學源自道德哲學的體系
    作者指出,自古希臘蘇格拉底時代起直到 19 世紀,關於人類行為、社會制度、倫理、宗教、政府、經濟等議題都是在「道德哲學」的架構下討論的。這是一種探討「人類活動整體」的哲學,而非僅限於今日所理解的倫理學。
  2. 學科分化的過程與迷思
    到了 19 世紀,這些原本屬於道德哲學探討範疇的主題,如政治、經濟、社會關係等,逐漸分離為獨立的學科(社會科學)。但這種分科也導致了學科間的斷裂,遺失了對「整體人類經驗」的綜合視角。
  3. 美國早期高等教育的道德哲學傳統
    作者詳述如耶魯、哈佛、南卡大學等美國大學如何以蘇格蘭學派(Scottish School)為基礎,教授道德哲學課程,並逐步衍生出政治經濟、政治學等學科。
  4. 政治經濟的演變歷程
    政治經濟最初被視為道德哲學的一環,強調倫理與公共利益,後來逐步發展成一門科學化的學科,但仍難完全脫離其道德根源,例如 R. T. Ely 提出的「經濟學應回應正義的呼聲」仍反映道德哲學的影響。
  5. 政治學的發展相對緩慢
    政治學的成形比政治經濟慢,常受限於法律學校的專業取向。作者指出 Columbia 大學於 1880 年創設的政治科學學院標誌著政治學的現代轉折點。
  6. 歷史視角的重要性
    作者強調:若不理解這些學科自道德哲學「母體」分化出的歷史背景,就無法完全掌握當前社會科學的理論假設、方法論慣性與知識架構。

🎯 給您的工作與個人策略建議:

🔍 專業發展面向:

  1. 跨領域整合觀點:
    本文提醒我們,社會科學原非彼此割裂。作為您長期投入社會工作、非營利組織與兒少服務的實踐者與研究者,在設計方案或研究時,可有意識地連結政治、經濟、倫理三者的視角。例如:「貧困青少年的就業計畫」不僅是社工議題,也涉及制度資源分配(經濟學)與社會正義(倫理學)。
  2. 反思方法論與價值觀:
    您在處理社會服務契約終止、組織永續等研究主題時,可從道德哲學角度檢視「國家-非營利組織」之間的權力關係與價值取向,深化對社會科學假設基礎的認識。
  3. 以教育設計深化公共對話:
    無論是親子課程、社區活動還是青少年服務,若能設計出結合「倫理判斷+制度理解」的學習活動(例如從《社會契約論》導入公共討論),將可更深層地促進批判思考與公民素養。

💡 個人學習與閱讀策略:

  • 深化對道德哲學的理解:若您尚未涉略,推薦研讀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亞當史密斯《道德情操論》、John Stuart Mill《自由論》,理解道德哲學如何鋪陳社會制度思維。
  • 回看社會科學的「倫理脈絡」:可重新檢視如「社工倫理守則」、「政策倡議」等文本是否內含某種未被說出的哲學假設或道德取向。

🧭 一、制度與歷史視角:我們怎麼走到這裡?

🔎 反思提問:

  1. 我所參與的社會工作服務,是如何從早期「道德關懷」演變成如今的「契約管理與績效責任」?這樣的變化有何利弊?
  2. 政府委託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是否反映出某種特定的「人性假設」或「治理邏輯」?
  3. 目前的政策架構中,有哪些「倫理價值」逐漸被稀釋或忽略?這些缺席會如何影響服務的品質與本質?

✍️ 可嘗試短文主題:

「從道德哲學到績效導向:當社會服務成為買賣的那一刻」


🧰 二、方法與專業實踐:我們如何理解人與社會?

🔎 反思提問:

  1. 我在提供服務時,是否仍沿用一些「預設的人性圖像」(例如人是理性自利、弱勢者需被管理)?這些假設從何而來?是否仍適用?
  2. 在評估或設計方案時,我是否仍以「抽象分類」來定義對象(如單親、邊緣、風險),而忽略了多元處境與互動歷程?
  3. 我是否有機會在工作中串連經濟、政治與心理層面的討論?還是服務經常被切割得很零碎?

✍️ 可嘗試短文主題:

「抽象的個案 vs. 真實的人:我們如何被社會科學形塑了專業視角?」


💡 三、倫理與使命感:我們為何繼續努力?

🔎 反思提問:

  1. 我目前的工作中,哪些決策或行動是根植於倫理信念,而非只是制度要求?這些經驗如何支持我持續下去?
  2. 當我觀察到制度的不正義或資源不均時,我有能力、有空間提出改變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
  3. 我如何在專業中找回「整全的人觀」與「關係本位」的視角,而不只是完成指標或交差?

✍️ 可嘗試短文主題:

「倫理,仍是我們行動的起點嗎?——一位社工的自我盤點」


制度與資源分配的倫理反思

  • 我所在的服務系統如何界定「資源的正當分配」?在這樣的體制下,是否存在不成比例的邊緣排除現象?
  • 在現有制度下,我是否默默執行了某些「排除機制」?面對這種結構性的無力感時,我該如何自處與調適?
  • 當資源不足時,我傾向依據什麼原則(需求、權利、績效、忠誠、平等)來分配服務?這背後隱含了怎樣的價值判斷?

倫理困境與專業角色的拉扯

  • 在服務過程中,曾出現哪些情境是「內心不安但制度允許」的?面對這類情境時,我如何處理心中的矛盾與張力?
  • 有沒有某次我選擇了「對孩子有利」但卻「違背行政規則」的做法?那次經驗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對我的專業信念產生了哪些影響?
  • 我如何拿捏「服務效益最大化」與「維護個別弱勢者尊嚴」之間的平衡?在兩者拉鋸時,我的決策依據是什麼?

整體社會科學視角的反思

  • 我是否也曾不自覺地把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個人化」,忽略了問題背後更大的制度結構因素?
  • 若以「道德哲學」的眼光審視我的工作,我期望自己傳遞出怎樣的社會理想與價值信念?
  • 我服務的社區中,存在哪些非正式制度(例如地方權力結構、文化禁忌)正在形塑兒少的命運?在其中我扮演的是促進者、調解者,還是某種程度上的默許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月拾貳
0會員
1內容數
關於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386/437!當代社會學理論對古典理論的擴展第6版 2024.0408.1937 2024.0421.1829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全文9章,核心議題是正式教育和婦女在社會中的角色,以理論為章節,每章裡面有重要社會學者的理論支持。 每一章都會介紹理論的基
Thumbnail
386/437!當代社會學理論對古典理論的擴展第6版 2024.0408.1937 2024.0421.1829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全文9章,核心議題是正式教育和婦女在社會中的角色,以理論為章節,每章裡面有重要社會學者的理論支持。 每一章都會介紹理論的基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