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與大陳互嗆大打出手,承辦組長請孩子寫完行為記錄表之後,依校規應以小過處份,請孩子將行為記錄表各自拿回去請家長簽名。
晚上接到大陳媽媽的電話,大陳媽媽開口就責罵:
你不知道我的兒子有病嗎?你不知道他有在吃藥嗎?
你不知道他過動嗎?
終於知道,為什麼大陳犯錯的時候,臉上總會顯現著委屈的表情,而且會找出很多的理由,說明不是他的錯。
母親護子心切,急病亂投醫的作為,企圖讓孩子不要受到任何的處罰,但這種愛孩子的心,是否真的可以讓孩子長大,還是在有保護傘的狀況下,學生可以予取予求。
處遇孩子所犯的錯,對症下藥是必要的,但所下的藥不可以是特效藥,也不可以是抑制的藥,而是要讓學生稍微修正可以自我成長的藥。
今天又發生了打架事件~大陳打小詮,我換一個處理的方式,讓學生先說,自己則拿筆記本記錄下學生說明事件的大致內容。
把大陳和小詮叫到操場來。
小詮說:他的鉛筆盒丟到大陳,大陳就掐住我的脖子,用手打了胸口。
為什麼要丟大陳。
小詮說:小愉跟我玩,拿我的鉛筆盒丟我,我閃開才丟到大陳。
請小詮回去上課,接著叫小愉下來。
小愉下來就直接說:是他自己錯在先,願意道歉。
一個是遇到問題就一直找理由推託,一個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二者的對照是一個很棒的機會教育,用筆記記錄下所有事件的經過,接著請當事的孩子們看一篇,就像是寫筆錄一樣,很快的就可以瞭解到事件的來龍去脈,問題的處理也就比較容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錄式處理法,可以很快速且明確的找到可以施力的點,藉此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狀況,漸進式的機會教育,可以培養孩子擁有自我療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