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的生活節奏被緊繃的肩頸與不時竄出的腰痠背痛打亂。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加上姿勢不良,右手逐漸出現了無力與麻木的狀況。這些原本微小的不適,日積月累,變成了難以忽視的職業病。
直到某天,經由姊姊的邀約,我鼓起勇氣踏進瑜珈教室,才開始了一場從外在疼痛走向內在轉化的旅程。
初識瑜珈:我對它曾經抱持懷疑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瑜珈有些抗拒。總覺得那是身材曼妙的女生才能駕馭的運動,對於我這樣一個早已被生活磨得僵硬的人來說,好像太柔軟、太緩慢了。但身體的痛讓我無法再忽視警訊。我需要改變,也必須找一條能長久維持的道路。姊姊推薦我試試瑜珈,說它對改善肩頸痠痛與肌肉無力特別有效,於是我報名了一期課程。
一開始真的很難。很多動作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挑戰性十足。我的身體僵硬,無法前彎觸地,甚至連坐直都感到吃力。但老師總是溫柔地引導我們「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她說:「不用急著做得完美,你只要感受到呼吸與身體的聯繫,就已經開始改變了。」
每一次練習,都是一場身心的療癒
隨著每週固定練習,身體開始一點一滴地鬆開了。我的右手不再常常發麻,腰部的痠痛也慢慢減輕。有一次,我在課堂中做了一個伸展脊椎的體式時,突然聽到背部「喀」的一聲,彷彿什麼卡住的地方被釋放了,那天晚上我睡得格外安穩。
我開始愛上這種深層的釋放感。瑜珈不像健身房的重量訓練那麼激烈,它更像是一場內在的旅行。透過呼吸與動作的配合,我慢慢學會放下控制,讓身體自然展開,讓呼吸帶領我走過壓力與疲憊。
瑜珈改善的不只是身體,更是我與自己的關係
最讓我意外的是,瑜珈不只修復了我的身體,也改變了我的心境。從前的我總是緊張、容易焦慮,腦中像塞滿了無數代辦事項。現在,我學會用一口深呼吸安頓自己,在下犬式的靜止中找回心的平衡。
瑜珈教會我不急不徐,教我專注當下,不論外在有多少混亂,只要我願意回到呼吸,就能找回內在的安定。
我特別喜歡課程最後的「大休息」(Savasana)體式。每次平躺下來,感受身體被地面支持,我彷彿真正交出了所有的壓力與責任。那短短幾分鐘的靜止,是我一整週最深層的放鬆時光。
身體不再是敵人,而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過去的我總覺得身體是一種負擔,總在疼痛、疲憊或不夠「理想」的狀態中與它對抗。但瑜珈讓我明白,身體其實是我最忠實的夥伴。它會誠實地告訴我壓力在哪裡,情緒卡在哪裡,提醒我哪裡需要休息、哪裡該鬆開。
現在的我,不再以「表現」為練習目標。我不追求把腳抬多高、彎得多低,我更在意自己的呼吸是否順暢,內心是否平靜。我與身體的關係變得溫柔而友好,我學會感謝它陪我走過所有人生的高低。
這是一條回家的路,不只回到身體,更是回到靈魂
瑜珈的字根來自於梵文「Yuj」,意思是「連結」——連結身與心、個體與宇宙、我與內我。
對我來說,瑜珈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存在的方式。它讓我知道:慢下來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了與真正的自己重新接軌。
也許你也像曾經的我一樣,身體發出警訊卻不知如何開始改變;也許你對瑜珈還有一點距離與不安。沒關係,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瑜珈永遠會在那裡,等你回來。
從此,疼痛不再是我生活的主旋律,而是我與身體對話的開始。而這場對話,將會是我一輩子最珍貴的修行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