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信主題:做什麼事都覺得別人比你好,無法自信。
📨 讀者來信小書房您好: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夠好。
無論是工作表現、人際關係、能力、甚至外表,只要看見別人比我好,我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平庸了。
我知道這樣不好,也不是沒人鼓勵我,但我總覺得那些「自信」就像別人天生會的語言,我學不會。
我不想一直這樣,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走出來。
——一位困在比較裡的我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你:
你好。謝謝你這麼誠實地寫下這些心情。
你知道嗎?願意說出「我沒有自信」這件事,本身就很勇敢了。
很多人看起來很自信,其實心裡也一樣在比較;而有些真正穩定的人,反而是那些早就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人。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三個人的故事。他們有的看起來天賦異稟,有的天生條件不好,有的其實跟你我一樣,也會懷疑、害怕、否定自己。
他們沒有人靠「比贏別人」找到自信——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和那個常常覺得「不夠好」的自己,慢慢和解了。
1️⃣ 第一位,是韓非子。
他是戰國時期的法家思想家,出身貴族,有學問、有志向,但口吃嚴重,說話時常被人取笑,辯論也比不上同門同學——比如子孫眾多、口才流利的李斯。
他一度深感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但他後來發現:我也許不適合站在台上辯論,但我可以寫。
他寫出邏輯嚴密的法家著作,用文字建構制度,用系統思維取代口才比拼。他不是贏過李斯,而是開創了自己的路。
他教我們:
「你不是不夠好,只是還沒找到屬於你的戰場。」
他讓我們明白:有些自信,是從「不比」開始的。
2️⃣ 第二位,是吳清源。
他是現代最傳奇的圍棋棋士之一。小時候體弱多病,總覺得無法跟上別人。在學業與體能上,他常被視為「跟不上世界的人」。
但他在圍棋裡找到了安放自己的節奏。他不是為了贏別人下棋,而是為了追求「棋的極致美感」而下。
「一局棋的價值,不在輸贏,而在是否每一步都對得起自己。」
他幾乎一生都在下棋,有時勝、有時敗,但他從不把自信建立在「超越他人」,而是「忠於自己心中的棋」。
他教我們:有些自信,不需要聲音,只需要安靜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3️⃣ 第三位,是費雯麗。
她是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的女主角,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耀眼的女演員之一。但她這輩子,其實飽受躁鬱症與情緒失控之苦。
她曾傳達過這樣的概念:「我不是最完美的演員,我總是懷疑自己會不會崩潰。但我愛舞台,即使顫抖,我也站在聚光燈下。」
她的自信不是來自穩定,也不是勝利,而是——我願意,就算有缺口,也要站上來表演我這個版本的自己。
「我脆弱,但我不隱藏。」
她教我們:有些自信,是從誠實與脆弱開始的。
親愛的你,
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不夠好,我想告訴你——
你不需要更像別人,才值得被肯定。
自信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種「你願意為自己多做一點什麼」的選擇。
你可能不會一夜之間變得堅強,但你可以每天多靠近一點點自己。
就像韓非子寫下一個字、吳清源下一手棋、費雯麗走上舞台那樣。
願你知道:不必最亮,也能發光。
企鵝不捨小書房 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