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極光」現內含超20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續「壞一點」的人更吸引人?揭開禁忌吸引力的秘密建議合併閱讀。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近期收到的許多讀者投稿,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情緒價值」。有人問為什麼自己明明很用心,卻總讓人覺得累;有人分享自己雖然條件普通,但身邊的人都說跟她相處很舒服。
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也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我只是一個前軍官、三寶爸,在生活和情感寫作中慢慢摸索出一些心得。這篇文章結合了讀者們的真實經歷和我個人的觀察思考,希望能給同樣困惑的你一些參考。
如果你有更專業的見解或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分享,我們一起學習。
本篇來自讀者投稿
「我男朋友說,跟我在一起很累。」
小雨放下咖啡杯,眼神裡有種說不出的委屈。她剛結束一段三年的戀情,分手的理由不是出軌,不是價值觀不合,而是一句讓她至今想不透的話:「妳很好,但跟妳在一起,我覺得很累。」
「我真的不懂,我對他這麼好,什麼事都為他著想,怎麼會讓他覺得累?」
我看著小雨,想起另一個朋友阿米。同樣是分手,但她的前男友在分手後還會定期傳訊息:「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想跟妳聊聊。」「又想起我們一起看的那部電影,謝謝妳當時陪我。」
兩個女孩都很善良,都很用心對待感情,但為什麼一個讓人覺得「累」,一個卻讓人覺得「療癒」?
答案可能在於一個現代戀愛中越來越重要的概念:情緒價值。
什麼是真正的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你能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情緒體驗。
但這裡有個關鍵的誤區:很多人以為情緒價值就是「讓對方開心」,於是拼命討好,結果卻適得其反。
真正的情緒價值不是單純的正面情緒輸出,是情緒的調節能力。
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在《情緒智商》一書中提到,情緒智商包含四個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和關係管理¹。而情緒價值高的人,往往在這四個維度都表現出色。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你下班回家,心情糟透了。
低情緒價值的伴侶可能會說: 「又怎麼了?能不能不要每天都愁眉苦臉的?」 「你看你,整天就知道抱怨,能不能正能量一點?」
高情緒價值的伴侶會說: 「看起來今天不太順利,想聊聊嗎?」然後真的認真聽你說完,不急著給建議,只是陪你把情緒梳理一遍。
差別在哪?前者在消耗你的情緒能量,後者在幫你修復情緒狀態。
為什麼有些人天生讓人覺得療癒?
我有個朋友叫阿傑,職業是軟體工程師,長相普通,收入也不是頂尖,但身邊總是不缺追求者。
有一次我們一群人聚餐,其中一個女生小琪剛被主管罵,整個人都蔫了。
阿傑沒有說「別難過了」或「想開一點」這種話,而是默默幫她點了她愛吃的甜點,然後說:「工作被罵真的很討厭,那種當眾被否定的感覺特別難受。」
就是這樣一句話,小琪的眼淚瞬間掉下來。她說:「終於有人懂我的感受了。」
阿傑做了什麼?他沒有試圖「修復」小琪的情緒,而是確認了她的情緒。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強調「無條件正向關懷」的重要性²。這意味著接納對方的情緒狀態,而不是急於改變它。
療癒系的人有幾個共同特質:
1. 情緒的穩定感
他們不會被別人的負面情緒輕易帶走。當你焦慮時,他們不會跟著焦慮;當你憤怒時,他們不會被激怒。這種穩定感會讓人不自覺地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