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憂鬱症讀書會來到第三堂——「治療」,這一次我終於沒有邊哭邊聽了😂。
「不要去找你不喜歡的治療師,因為治療要有效,其實是建立在關係的信任基礎上。」講者說。
由於講者是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結合他的臨床實務經驗做分享,讓這句話聽起來特別有份量。回到我自己的經驗上,我也非常認同這句話。
昨晚講者特別提到,治療憂鬱症,藥物及談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藥物負責穩定生理,而談話則是要幫助當事人,建立新的自我和習慣,協助他長出與痛苦共存的能力。
我第一次憂鬱症時,我的伴娘、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才剛因為憂鬱症離世沒幾年。當時的我,去精神科就診後,吃了醫生開給我的藥物,直接從原本的每天睡四、五個小時,睡眠銳減,減到每天只能睡一個小時。
回診時,我還很認真的問醫生,藥有沒有開錯?醫生聽完也是一臉茫然。後來,醫生核對了我的過去經驗後,告訴我:「看來吃憂鬱症的藥,會讓你直接連結到死亡,你的死亡焦慮被勾起了。」
就這樣,在跟醫生討論過後,我決定先不用藥,單靠跟醫生的談話,來穩住我自己。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談話、運動、閱讀與靜坐,慢慢帶自己走出來。
而第二次在職場跌倒,我又陷入憂鬱,回到我的醫生那裡,他幫我一連換了四種藥物,才找到不會讓我睡不著的藥😂。
結果,適合我的藥吃下去,改善最多的,其實不是睡眠,反而是我喋喋不休的負面念頭。我最後睡眠之所以改善,是因為明德用敘事的增能陪伴方式,穩定和我談話的關係。
「欸不是,早知道吃藥會這麼舒服,我當初應該不要努力,直接吃藥一輩子。」我回診時,半開玩笑地跟我的醫生這麼說,直接被他翻了個大白眼😂。也就是說,我自己的兩次治療經驗,一次是單靠談話,另一次是談話加上藥物的配合。
現在回頭整理,之所以這兩次都可以有好的療癒成效與結果,正是建立在我和醫生與明德的信任關係之上。
我很感謝我的醫生,在剛開始,我們的關係還不是那麼穩固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不停地調整我的藥物。而是尊重了我當時的聲音:「我想先靠談話試試看。」
連結到我最喜歡的敘事治療,醫生那時做的這個選擇,其實正是尊重「我是自己生命的專家與主人」。這很帶給我力量,他散發了一個無形的訊息是:「就算此刻的我,生病了,我還是最了解我自己的人,我也依然是有力量的。」
也因為醫生這個明智的決定,我們的信任關係立刻建立起來,談話也逐漸產生效果。
我不會說過程是輕鬆容易的,畢竟我有了第二次治療的用藥經驗😂,但我非常感謝自己有這段歷程。
原因是,移動到八年後的現在,此刻的我,比以前有更多能量了,也做到當年對自己的承諾,「我想好好陪伴人走一段路,把過去我受苦時,收到的善意與溫暖,再傳出去。」
在陪伴很多受苦的人時,我發現在我適度的揭露我的某些人生經驗後,我和主角之間,會立刻建立起不同的信任關係。也因為有了這樣的信任感,療癒便自然發生了。
在助人機構時,我常常接到很緊急的案子,督導一開始還會非常擔心,怕我接不住。但,當我善用我的某些經驗,與對方建立連結時,我總在過程中感受到,我們的關係有了不同以往的信任與氛圍。
也因為有了這份信任感,讓我的陪伴,得以產生療癒的效果。在短短40分鐘的談話內,讓對方有機會從焦慮不安,移動到稍微有些信心與希望感。
「我好感謝自己,今天有打這通電話。」每一次,我聽到這樣的回應,我都想說,其實該說感謝的人是我。
我感謝出現在我身邊的你們,讓我對於自己過去所受的苦,不再只有苦味。而是開始明白,這些苦的意義,苦中,又增添了一絲甘甜。
關係,是一切療癒的開始。不管是講者的臨床實務經驗,還是我過去的自身經驗,以及現在陪伴他人的過程,都不停地驗證著這件事情。
因此,想要治療發揮成效,先找到那個你信任的關係,醫生也好、助人者也罷,讓對方好好陪伴你,走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吧!祝福你~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
🌟🌟🌟回饋體驗時間🌟🌟🌟
閱讀完此文,你也想體驗敘事治療的增能力量嗎?
歡迎留言,寫下「文中對你最有幫助的一句話」,或「喜歡此文的原因」,並置臉書粉專公開分享此文,每個月我會抽一名,體驗敘事的增能伴談話唷!(相關活動規則請看粉專置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