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職涯教練,我經常協助他人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涯決策。沒想到,這一次,我自己也走了一段「自我教練」的旅程。
這是一份條件極具吸引力的工作邀約。
由獵頭主動聯繫我,推薦一家上市櫃企業的 HR 處級主管職位。對我而言,這是我職涯藍圖中很重要的一步:邁向 HR head 的關鍵跳板,加上這是一家穩健的公司,職稱與薪資都有明顯成長(薪資甚至高出我目前 20%),自然不容忽視。
我很快整理履歷,經過兩輪面試,從總經理到董事長,過程都非常順利。幾天後,錄取通知來了。當下我應該是開心的,卻開始感到猶豫。
我不是只有在「被面試」,我也在「面試」對方
很多人以為,面試只是公司在挑人。但其實,面試的雙方,是在彼此了解與選擇。
在這兩場面試中,我敏銳地察覺到:這間公司屬於較為傳統的產業文化,整體風格偏保守,與我過去在外商與科技業的工作環境有明顯不同。我心裡不禁出現疑問:「我適合這樣的文化嗎?」
可惜的是,兩場面試時間都不夠長,雖然我感受到些端倪,卻沒有足夠的資訊做出判斷。更壓力的是,對方希望我在一週內回覆,時間緊迫,我必須快速釐清自己的狀態。
將「焦慮」轉為「提問」:把答案找出來,而不是一直猜
我做了一個很關鍵的決定:不再胡思亂想,而是主動去問清楚。
我把內心的擔憂與疑慮具象化,寫成一連串問題,並請招募窗口幫我安排時間,再次與總經理對談——因為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替我解答,只有我的未來主管能讓我看見真相。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練信念:
「資訊,是做出好決策的關鍵。所有經過他人轉述的話,都有可能失真,最可靠的方式是,自己問清楚、自己感受。」
在這次一對一談話中,我很快確認了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公司文化的確比我原先想像的還要保守,這樣的環境,將會壓縮我想要發揮的空間,也與我渴望的生活方式有很大落差。
「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 而且是很有力量的選擇
我婉拒了這份工作。這是一個薪資更高、職稱更漂亮的機會,但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做出這個決定後,我反而比前幾天還要安心許多。因為我知道這不是逃避,也不是錯過,而是經過清晰分析、親自確認後,做出的自主選擇。
說真的,這一週我的情緒是很複雜的。焦慮、猶疑、不安通通浮現過。我也曾想過:「是不是錯過了一個機會?我是不是要求太多?」但正是因為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也願意主動爭取資訊、去對話、去提問,才讓我在最後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自我教練的3個關鍵提問,幫助我做出決定
這次經歷,我彷彿成了自己的教練,也更理解以下3個提問的重要性:
- 這份工作,真的符合我想要的生活樣貌嗎?
- 我所感受到的擔憂,是直覺還是誤解?我能用什麼方式驗證它?
- 我是否已經掌握足夠資訊,來做出決定?如果沒有,該主動問誰?
職涯的每一步選擇,並不是單純「機會來了要不要抓住」,而是「這是不是我想過的生活」。我們常說,薪資、職稱、地點都重要,但**「價值觀適配」才是長遠走得下去的關鍵。**
如果你現在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也許你正經歷職涯選擇的迷惘,也許你手上有一個看起來「條件不錯」的機會,卻總覺得哪裡卡卡的。歡迎你跟我聊聊。
我能協助你看見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釐清你在意的價值,整理關鍵提問,做出不是讓人羨慕,而是讓自己滿足的決定。
👩💼 預約職涯教練對談|找回你自己的職涯主導權https://linktr.ee/Alisoncareerc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