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人際關係的意外收穫:放下標籤,擁抱理解,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拓展人際關係,我決定走出既有的交際圈,刻意結識不同圈子的人。

從初次見面的寒暄到深入的對話,我總會不自覺地思考:如果我是對方,會如何處理他正在分享的事情?

這樣的反思讓我開始探索新關係中的自我成長。

當局者迷:從旁觀者到反思者

連續幾個月,我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對新認識的人進行評價,甚至試圖定義他們的行為與選擇。

某次,我有幸認識一位白手起家的老闆,他的公司專營UPS鉛酸電池,經營已有十年。

當他分享公司現況時,我回想起另一家正在轉型為鋰電池的公司,於是好奇地問他是否考慮將產品升級為鋰酸鐵鋰電池,或加入儲能電池系統。

出乎意料,這位老闆斷然拒絕了我的建議,表示現有產品已能穩定獲利,不需要做改變。


當時我並未多說,但內心充滿疑惑:一家創業公司能存活十年,究竟是因為抓住了當初的機遇,還是真的具備長期競爭力?


當時的對話讓我反思,當我們的認知與他人產生落差時,是否願意停下來理解對方的立場?


面對認知差距,你會選擇填補還是忽視?

在與這位老闆的對話中,我感受到明顯的認知差距。

我們的思維似乎不在同一個頻率上,這讓我好奇:當你與對話者出現這樣的落差時,你會如何應對?是試圖理解對方的觀點,還是選擇讓話題終結呢?


後來,這位老闆與我提到,他希望找到一位能共同組建家庭的伴侶。

他說:「我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希望另一半能生育及養育孩子,並且幫忙公司一些簡單的業務,我每月給她4萬到5萬的生活費,每年一家人出國旅遊一兩次。」

聽到這番話,我腦中浮現古裝劇中「以家庭為重」的傳統觀念。

雖然我尊重他的想法,但內心也開始反思:我們是否常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他人?


發現新自我:放下標籤,擁抱理解

在與新朋友的互動中,我常試圖揣摩對方的經歷,甚至不自覺地為他們貼上標籤,比如「他這樣想一定是因為懶得思考」或「他不願改變所以才這樣說」。


然而,回顧這段經歷,我意識到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自我投射,我用自己的框架去定義他人,卻忽略了他們的獨特背景與價值觀。

這份覺察讓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思維,我學會在對話中放下預設立場,試著以更開放的心態去傾聽。


你是否也曾在不經意間為他人貼上標籤?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會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呢?


從拓展交友圈到自我成長

擴大交友圈不僅是認識新朋友的過程,更是探索自我、理解他人的旅程。

當我們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時,難免會遇到認知差距,但正是這些差距推動我們成長。

放下標籤,學會傾聽,或許是通往更好人際關係與自我提升的關鍵。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呢?

歡迎在下方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踏出第一步
10會員
50內容數
踏出第一步,才是開始。 一起閱讀無限可能的世界、悅思浩瀚無垠的想像吧!
踏出第一步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分享閱讀心得與簡報製作經驗,探討閱讀習慣與社群分享,並推薦書籍『經濟評論家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Thumbnail
2025/07/30
分享閱讀心得與簡報製作經驗,探討閱讀習慣與社群分享,並推薦書籍『經濟評論家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Thumbnail
2025/07/19
錯過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後,千萬別錯過正在臺灣展出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分享參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的體驗!
Thumbnail
2025/07/19
錯過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後,千萬別錯過正在臺灣展出的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分享參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的體驗!
Thumbnail
2025/06/14
位於臺中西屯區的繪畫工作室,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讓你可以盡情揮灑創意,體驗藝術療癒的魅力。 即使是沒有繪畫基礎的人,也能在這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畫作,找回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2025/06/14
位於臺中西屯區的繪畫工作室,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讓你可以盡情揮灑創意,體驗藝術療癒的魅力。 即使是沒有繪畫基礎的人,也能在這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畫作,找回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觀想,想像自己,和你的人際關係會發生積極正向的變化。 在持續的關係中,我們常常陷入彼此難以改變的某些角色和樣貌中。 就像我們把自己和彼此放在各自特定的盒子裡,上面還貼著既定的標籤一樣。 我們發現這非常限制和約束,但我們不知道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 因此,開始觀想自己和你的關係他人,
Thumbnail
觀想,想像自己,和你的人際關係會發生積極正向的變化。 在持續的關係中,我們常常陷入彼此難以改變的某些角色和樣貌中。 就像我們把自己和彼此放在各自特定的盒子裡,上面還貼著既定的標籤一樣。 我們發現這非常限制和約束,但我們不知道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境。 因此,開始觀想自己和你的關係他人,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溝通向來是機會,既給了別人,同時也給了自己。
Thumbnail
溝通向來是機會,既給了別人,同時也給了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