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靠經理人,轉型卻得老闆自己下場:帶領企業轉型的四個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協助幾間企業轉型的這幾年,我有個感觸越來越深

經營靠的是經理人 轉型卻得靠老闆自己下場

最近讀到一則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彰化益張實業創辦人陳新約與副董黃秀英親自投入 AI 與碳管理系統導入,從工廠升級成大型商用設備供應商,這不是內部專案、也不是董事會喊的口號,而是老闆踩進去,第一線帶動整體轉型行動

他們的角色不只是在開會室講策略,更多的是「踩油門」—現場協調、拆流程、揪資源。

讀到這段,我心裡一震:

這不就是轉型,為什麼很難交給經理人的答案嗎?

raw-image


經理人與創辦人是不同賽道的搭檔

經理人不是不能帶轉型,事實上,他們是組織穩定推動的關鍵角色。

他們擅長評估風險、衡量資源、優化流程,能夠把 1 做到 2,把體質做得更健康。

但轉型往往不是一條直線,它不是優化的延伸,而是對舊秩序的打破與重組。

在《管理經濟學》(Managerial Economics)中提到:經理人的決策邏輯,多半建立在「可量化、可預測」的條件下,也就是風險已知、報酬可估的商業場景

但轉型不是這樣。它更像是《創新者的解答》中說的——顛覆性創新需要信仰與直覺下注,而不是只靠 ROI 試算。

這在經濟學裡被稱為「Knightian uncertainty(奈特不確定性)」:是一種無法用機率預測結果、無法保證成功的賭注。

這時候就不是 Excel 算得出來的事了。

說白了:經理人是航行家,創業家才是造船人。

如果你想轉向,沒有人比你更該站上船頭。

老闆下場,才真正解凍組織

我自己在帶領零售業客戶做數據轉型或 AI 導入的過程,也遇過同樣狀況:

若老闆不出現,底層反彈、共識卡關;

一旦老闆坐進會議,願景與決策邏輯現身,同仁的認同感就會迅速拉起來,執行阻力也跟著變小。

這種「回到第一線」的做法,現在不只是選項,是必要。

轉型卡住,不是因為資源或產品不好

很多中小企業轉型卡住,不是因為缺資源、沒人才、產品不好,而是:

沒有人在第一線

沒有人做那些還不一定會對的事

沒有人有資格說:「我們就先走這條路試看看。」

所以老闆要下場,不是因為老闆最強,

而是因為——只有你才能拍板那些還沒辦法說服別人的事。

老闆下場,也要下得精準

這是我跟客戶合作時必備的幾個條件

1|定義轉型的試錯預算與存活底線

→ 先定義「能虧多少、要撐多久、哪裡是生死線」

這個時刻我們要補業績、毛利還是銷庫存,在無法事事均好的狀況下你還能扛多久?還能接受扛多久?這是我們每天都在討論的事情

2|明確指派任務,但保留決策空間

→ 老闆主導大方向,讓經理人負責策略與組織運作,角色互補而非干擾

3|定期在「策略討論會」出現

→ 不需天天管,但要能定期下場對話。我在帶轉型案時,也會要求老闆每周至少加入一場關鍵會議,因為很多內部誤解,其實是因為各種傳話。

4|敢砍、敢轉、敢擋內部阻力

→ 如果沒有老闆擋在最前面,部門之間的「共識」往往會變成最慢、不敢承擔的那一個人決定節奏

raw-image

制度可以委託,轉型需要帶頭

現在的市場變動快,消費者習慣變、平台規則變、AI 工具也在變。

不可能靠 SOP 去應對每一次轉彎,你得回到場上:看數字背後的意圖、客戶背後的情緒、團隊背後的擔心。

管理學者 Mintzberg 也強調「策略不是制定於高層會議室,而是出現在現場行動的過程中」。

經營靠制度,轉型靠信任。


制度可以交給經理人,但信任——得從你站出來的那一刻開始。

我們都得學習——

不成為甩手掌櫃,也別變成直升機老闆。

永遠別忘了,公司中唯一無法離職的人-老闆,你得承擔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數據與飛翔的軌跡
18會員
23內容數
數據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企業決策的重要指南。 透過數據視覺化、模型建構與趨勢分析,將複雜的信息轉化為清晰易懂的洞見,協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部落格內容涵蓋數據分析工具教學、案例分享以及行業趨勢觀察,希望能與你一同探索科技的無限可能,讓每一個決策、啟發都能自由翱翔!
2025/05/19
選擇適合的資源,而非最強的資源,才能事半功倍。文章分享如何挑選合適的行銷顧問、工具或商品,避免資源浪費,並提升效率。透過設定明確目標、預測使用場景、列出合作模式的風險、小試合作及說明選擇原因等五個步驟,幫助讀者找到真正需要的資源。
Thumbnail
2025/05/19
選擇適合的資源,而非最強的資源,才能事半功倍。文章分享如何挑選合適的行銷顧問、工具或商品,避免資源浪費,並提升效率。透過設定明確目標、預測使用場景、列出合作模式的風險、小試合作及說明選擇原因等五個步驟,幫助讀者找到真正需要的資源。
Thumbnail
2024/10/12
身為一個高敏感的行銷人,在職場中經歷了一段獨特的蛻變之旅。從最初嚮往戰士和將軍的角色,到發現其實更適合扮演「治療師」。高敏感特質,曾經是困擾,如今卻成為職場中的優勢,幫助在團隊中創造穩定和信任。受到蔡鈺《情緒價值》的啟發,深信在商業的「下半場」,情緒價值將成為關鍵的競爭力。
Thumbnail
2024/10/12
身為一個高敏感的行銷人,在職場中經歷了一段獨特的蛻變之旅。從最初嚮往戰士和將軍的角色,到發現其實更適合扮演「治療師」。高敏感特質,曾經是困擾,如今卻成為職場中的優勢,幫助在團隊中創造穩定和信任。受到蔡鈺《情緒價值》的啟發,深信在商業的「下半場」,情緒價值將成為關鍵的競爭力。
Thumbnail
2023/03/15
ChatGPT早已在行銷、電商圈子裡被廣泛使用,身邊的朋友也拿它來寫提案架構、擴展想法再進行細修,非常普遍。不過,我想要分享的是一個新的觀察,即延長決策者與職場中高階者的就業年限。 世代交流介紹新趨勢 獲得商業觀點 一直以來,我就是長輩眼中的有禮貌小鬼,受教有且喜歡接觸新趨勢。 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
Thumbnail
2023/03/15
ChatGPT早已在行銷、電商圈子裡被廣泛使用,身邊的朋友也拿它來寫提案架構、擴展想法再進行細修,非常普遍。不過,我想要分享的是一個新的觀察,即延長決策者與職場中高階者的就業年限。 世代交流介紹新趨勢 獲得商業觀點 一直以來,我就是長輩眼中的有禮貌小鬼,受教有且喜歡接觸新趨勢。 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儲備幹部躍升到外商經理的經驗,強調瞭解使用者行為、管理利害關係人、善用內部資源及實行具體行動的重要性。文章舉例如何透過改變自動化功能的位置提升使用率,如何處理不同國家對新功能的反應,並討論「弄假以致成真」的理念。作者認為,成就不僅來自做好自己的事,更在於能影響並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儲備幹部躍升到外商經理的經驗,強調瞭解使用者行為、管理利害關係人、善用內部資源及實行具體行動的重要性。文章舉例如何透過改變自動化功能的位置提升使用率,如何處理不同國家對新功能的反應,並討論「弄假以致成真」的理念。作者認為,成就不僅來自做好自己的事,更在於能影響並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Thumbnail
做好向下管理,讓更多人為你抬轎。帶著團隊步步高升,大家一起發財吧!
Thumbnail
做好向下管理,讓更多人為你抬轎。帶著團隊步步高升,大家一起發財吧!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近幾年「工作型態」正在發生巨變, 遠距工作、安靜離職、人工智能… 等等, 都在顛覆我們對工作方式的原有想像, 「管理學」卻好像看不見也追不上時代。 其實我們的管理概念,是時候要全面革新, 才能幫到夾在「上」「下」之間的中階主管, 調節適應團隊上下日益複雜的訴求及變化。 「未來團隊最
Thumbnail
近幾年「工作型態」正在發生巨變, 遠距工作、安靜離職、人工智能… 等等, 都在顛覆我們對工作方式的原有想像, 「管理學」卻好像看不見也追不上時代。 其實我們的管理概念,是時候要全面革新, 才能幫到夾在「上」「下」之間的中階主管, 調節適應團隊上下日益複雜的訴求及變化。 「未來團隊最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Thumbnail
擁有的越多、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改革、創新」一詞,其實這就是世界的常態,每分每秒都是不斷的更新,不論是喜好、思想、習慣,即便已脫離社會過小日子的人,依然很有感,而自身企業越大的企業家,越是能感受這樣的差異性~ 身為一位領導者,如何在持守與變革中取得平衡呢? 這真的是考驗領導者的管理經營藝
Thumbnail
擁有的越多、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改革、創新」一詞,其實這就是世界的常態,每分每秒都是不斷的更新,不論是喜好、思想、習慣,即便已脫離社會過小日子的人,依然很有感,而自身企業越大的企業家,越是能感受這樣的差異性~ 身為一位領導者,如何在持守與變革中取得平衡呢? 這真的是考驗領導者的管理經營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