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同事或主管?
對外客氣有禮、好說話、不與人爭,像個職場好人代表。但只要進了會議室、面對內部團隊,突然情緒炸裂、說話冷暴力、不耐煩得像換了個人。
你心裡可能會冒出這句話:「對我們自己人幹嘛這樣?」別急著貼標籤,有時候,這些爆炸,其實是種誤用的信任。
高階主管Jennyt的兩個樣貌
Jenny是一家外商公司資深主管,對客戶永遠耐心滿分,回Email神速、語氣溫和,深得客戶喜愛。但每當團隊內部簡報不如她預期,就會直接在公開場合冷嘲熱諷,甚至幾天都不跟當事人講話。
有一次新人問她:「你為什麼對客戶那麼溫柔,對我們卻這麼嚴格?」
她冷冷地回:「因為你們是自己人,我才敢做真正的自己。」
但,這真的是「真正的自己」嗎?
職場好人,最容易情緒轉移
這類好人型主管/同事,很可能平時在外太壓抑——怕得罪人、怕評價差、怕衝突,於是什麼都忍。但忍久了,壓力沒處宣洩,就不自覺地把情緒帶回內部,在相對「安全」的對象身上爆開。
這不是他們刻意要傷害人,而是「還沒學會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為自己劃界限」。
於是,對內部的人越兇,反而是因為「太信任」——以為你會理解、你會包容,甚至不會離開。
學會把情緒留給該負責的人
對高階主管、或有影響力的同事來說,這不是情緒問題,而是「領導修煉」。
- 釐清:這股怒氣到底是誰的?
「是因為同事真的做錯了,還是我白天被客戶盯得太緊?」
- 每次在情緒要爆發時,停三秒,問自己一句:「這件事值得這麼大的反應嗎?」
- 練習用一句話把情緒與事實分開,例如:「我現在有點煩躁,我想確認這是事情本身,還是我累積的壓力。」
👉覺察來源,是負責任的第一步。
- 練習:在外部也能有「適當的界線」
「不要再拿壓抑當高EQ。」
- 客戶無理要求時,不再一味配合,而是這樣回:「我們理解您的急迫,也希望給您品質最好版本,因此這部分我們建議⋯⋯」
- 同事推工作時,不再默默承接,而是說:「這部份我也很想幫忙,不過我現在手上的時程可能無法確保品質,能否另尋資源?」
👉當你對外更誠實,對內就能更溫柔。
- 調整:對「自己人」也要有情緒的底線
「親密不代表你可以毫無節制地發脾氣。」
- 面對團隊或伴侶,先告知「我現在有情緒」,不是直接爆炸,而是用句式練習:
-「我剛剛在開會時壓力很大,現在有點情緒,我需要十分鐘冷靜一下。」
-「剛剛的話我語氣重了,不代表我否定你,只是我需要被理解。」
- 面對團隊或伴侶,先告知「我現在有情緒」,不是直接爆炸,而是用句式練習:
👉表達不是為了發洩,是為了修復關係。
你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你團隊學習的樣子
💬 如果你是那位「好人」,或你正面對這樣的夥伴——
別急著評價他們情緒不穩。這也許是他們對關係的信任錯置。
更重要的是,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學會,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尊嚴?」
💡你覺得以下哪一點最值得今天開始練習?
A. 開始對外說「不」,停止過度壓抑
B. 有情緒時先寫下來,再選擇適當時機說出來
C. 提醒自己,親近的人也值得溫柔對待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讓更多人知道這不是你的錯覺
📣 那位「好人」同事或主管,他可能正需要這份提醒。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