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祖先是從中國來的嗎?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前陣子看到Thread 上有人在討論:「青鳥家塵封已久的祖譜,打開卻發現祖先是中國人,會是啥反應?」

對筆者而言,這個問題的假設本身存在不少漏洞。其一,祖先的國族認同,本來就未必等同現代人的國族認同。放眼全世界,許多國家或民族過去也曾分分合合,不同歷史時間點擁有不同的群體認同並不奇怪。

其二,這類問題被筆者歸類為『一中框架』中的『文化統戰』考古題(未來會再寫一篇)。什麼是統戰考古題?舉個例子來說,十幾年前很流行的風向『如果中國民主化了,台灣想不想統一』?這題標準答案不是去分析利弊得失,而是發現題幹錯誤的假設──中國不會有民主化的一天!

換而言之,我們不是去多方求證自己的祖先是否來自中國,而是去思考:多數島民的祖先來源明明都已經不可考了,為什麼我們還在討論這個?台灣社會為什麼要意祖先?或者,為何中國覺得這類型的論述,是可以有效挑撥台灣人的國族認同?

高雄鳳山龍山寺。日本、越南、韓國,會去在乎龍是不是從中國來的嗎?(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高雄鳳山龍山寺。日本、越南、韓國,會去在乎龍是不是從中國來的嗎?(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除了有『漢人』、『閩南人』、『華人』等多重文化概念束縛『台灣人』之外,在國族認同中,最令台灣人感到困惑困擾的一直是『血統』和『祖先』這兩個『人間』的向度。筆者也曾在解構中華的系列之三『遺忘的人間』提到這個議題,只可惜論述上還力有未逮。

自己不敢說已經完全脫離這些議題的影響力,但至少現階段個人對於這兩個議題,有進一步的解讀:『血統』的本質是『時間』,『祖先』的本質是『語言』,而台灣人認同就是被困在這些『由中國所定義的過去』。

血統的本質是時間

這個概念已經在解構中華(1):虛構的時間中提過:『中華民族』的本質,並不在於現代科學的生物基因,而是在於由共同歷史文化所塑造的國族認同

『中華民族』是在20世紀初才被梁啟超『創造』出來的時間魔法,其透過縫補時間連續性的『朝代史觀』,為中國修訂一套自古貫今的歷史,去證明這個民族的存在;但另一方面,根據近代的科學研究,中國南北的基因差異甚大。南方的基因和越南、台灣相近,北方基因和日本、韓國、蒙古類似,更別說圖博、東突厥的基因又是另一款(參考資料:東亞人類基因組合)。

基因科學的證據,反倒是證明『中華民族』、『華人』、『漢族』、『炎黃子孫』的概念,從來就不是固著在血緣之上,反而更接近一種可以被挑戰與解構的『時間概念』;所以有些台派喜歡拿平埔族血統來證實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反而會被困在這道考古題之中。因為中國主張的血緣,從來就是虛構的

2022年高雄駁二,四百年台灣人特展,當年的祖先雖然沒有台灣人的概念,卻也不可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2022年高雄駁二,四百年台灣人特展,當年的祖先雖然沒有台灣人的概念,卻也不可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祖先的本質是語言

這個項目,筆者將分成島外、島內兩個層次來探討。這兩層理解,都和筆者德國留學的生活經歷相關。

其一,為何外國人很常覺得台灣人的祖先是從中國來?基於這樣的偏見,而進一步將台灣放在『一個中國』、『華人社會』的框架看待;

其二,祖先為何在台灣仍然是一個議題?本島人總是難以擺脫『自己祖先來自中國』的帽子,在許多時候,甚至影響到自身國族認同的建構。

為什麼外國人覺得台灣人來自中國?

自己在德國的經驗,台灣人是真的很容易被當成中國人(這裡指涉的並非外貌)。不管是不太了解東亞,或是對東亞太過熟悉的德國人,在這點卻有很相似的偏見。這邊主要是針對後者,因為正是後者這類型的德國人問過筆者:台灣人的祖先都是從中國來的對吧

當時筆者一直很糾結對方的想法,直到發現:台灣人使用的語言造成對方的認知偏誤(搞錯重點)。當我們在國外,和中國人有說有笑、講著德國人聽不懂的共通語言,找Chinese 語言交換也有台灣人應徵的時候,我們能不被當成中國人嗎?

現在礙於國際政治情勢,大家或能體認到兩岸兩國政治制度的不同,但我們還是難以從同文同種的束縛之中脫身。因為台灣人沒辦法一邊講 Chinese,一邊又說服他國人自己不是 Chinese。使用 Chinese 就是會提醒外國人,我們也是從 China 來的。

『語言』不只連通國族認同,又同時涵蓋到本章處理的『血緣』和『祖先』等人間向度。對外的介紹:我是台灣人,我講台語,而台語和華語無法互通的程度,就好比德語和英語──這句話會省掉很多不必要的解釋和麻煩。

筆者也已經在多篇文章不斷強調:『美國 v.s. 英國』的例子,完全不適用和中國處於敵對關係、量體差異極大、有民主獨裁之差、經歷多重殖民兼語言轉換的台灣。當台灣不像美國有能耐輸出世界秩序時,向外人以英美的例子比喻中台的關係,其實非常不智,反而變相強化『台灣人祖先從中國來』的既有印象。

桃園國際機場。以華語對外行銷台灣,完全是錯誤的國家的政策,這只會加深外國人對台灣人就是文化中國人的偏見。(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桃園國際機場。以華語對外行銷台灣,完全是錯誤的國家的政策,這只會加深外國人對台灣人就是文化中國人的偏見。(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有些德國人的祖先其實不是德國人

隨著在德國生活的時間愈來愈長,也讓筆者理解到,語言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在提到台灣社會自身的狀況之前,請容筆者以德國社會作為例證。

一般台灣人或許對德國的印象都還停留在金髮碧眼單一民族,但擁有移民面孔的德國人其實愈來愈多,多元程度甚至遠在台灣之上。早年有來自南歐或土耳其的移工,近十年則有西亞的穆斯林難民。

而一個社會要如何容納一個這麼多不同背景的族群?答案其實就是『共同語言』

也因為筆者會說德語,有次就直接被主管笑著稱讚:那你也是德國人了。雖然成為德國人當然沒有他講的那麼輕鬆,但言談之間卻也點出:想要融入當地社會,就是講當地共同語言。擁有共同語言的社會,才能包容祖先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而不分先來後到的前提,正是共同語言

筆者的許多同事,如果從姓氏來看,有來自義大利、丹麥、斯拉夫地區(XXski)等等;細問祖先,講出來的有波蘭、俄羅斯(好幾個)、白俄羅斯等等。但為什麼他們沒有因為祖先或是姓氏,動搖自己的國族認同?答案是因為他們都講一口標準的德語,以至於筆者這個外人,無法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他們有祖先不是德國來的!

德國卡古早時陣的國校仔教室。(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德國卡古早時陣的國校仔教室。(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台語作為天然國防的崩潰

台灣當然不是沒有主流語言,而是我們的主流語言『華語』,對外無法對國際闡明台灣和敵國的互不隸屬,反而強化『台灣人祖先來自中國』、『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偏見;對內,不管是80年前,還是今天,都有不同批的中國人,無法透過語言轉換完成對台灣的歸化,所以他們和他們的後代也忘不了自己的祖先就是中國人。

如果台語(特定區域則是客語、各原住民語)無法成為台灣人的規化標準,我們能去指責那些張牙舞爪的中配亞亞嗎?是我們降低他們禍亂台灣的成本;國民黨為何還活的好好的?因為我們已經無法透過語言的異樣性,去說服他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了,所以投給KMT又有何不對?

沒有語言主體性,才會要意祖先

某些台派主張的『多元』,其實是一種虛無空泛的『混亂』,也不具備國家意識型態。主張社會要有強力的共同語言,本就是正常國家很常見的做法,如同筆者看到的現代德國社會。不管是『多元』或『民主』,當其缺乏語言等國族邊界的保護時,國族意識形態上的崩潰只是時間早晚,過度討論祖先就是前兆。

主張『多元語言文化』,在台灣的場域,很多時候不是拿來保障更為弱勢的客語和原住民語,反而是在為『外省人』或『中國化的本島人』,不需要學任何本土語提供開脫的藉口,因為講華語也被開示成一種多元。主張多元文化語言並不是真的在幫外省人(編按:二戰後第一批中國移民),反而是在害他們。

高雄鹽埕,台灣特有的街道氛圍。(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高雄鹽埕,台灣特有的街道氛圍。(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只要這個藉口還被社會認可,願意歸化台灣的人,將永遠背負祖先是外省人的歷史原罪標籤,無法透過任何政治之外的共同標準來成為『正港台灣人』。而整個社會也不斷地圍繞著死去的祖先,爭吵分辨究竟是誰先來後到,甚至得出『除了原住民之外,大家都是中國人』的荒謬結論;

不願意歸化者,將永遠維持殖民者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態,中國人意識形態和祖先連結,將世世代代無法被斷開。直到台灣社會毀滅之前,這樣的惡意和敵意將永遠被包容。

沒有國家,才會要意祖先

並不是說祖先的議題不存在或不能討論,而是這個議題已經被過度放大,既畫錯重點也沒有任何意義。

同樣也是近代的移民社會,正常人會沒事去問美國人,你的祖先是從歐洲,還是非洲哪裡來的嗎?瑞士人難道要先確認自己的祖先和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法國都沒有關係,他才能當瑞士人嗎?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又比台灣人更擅長保存舊物的德國人,其實也是有類似祖譜的家庭樹(family tree),聽說可去某些公家單位申請調查。這是從某個同事口中問到的資訊,不過他本人對自己的祖先根本沒有任何興趣,因為他就是德國人!他不需要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德國人,才有成為德國人的資格!

高雄西子灣的海岸,是台灣人的海岸。(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高雄西子灣的海岸,是台灣人的海岸。(照片為作者親自拍攝,請勿挪為他用)

說到底,『祖先之辯』的考古題之所以讓當時的筆者那麼不悅,大概是因其本身就存在一種『台灣不是國家』、『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預設立場,所以祖先或血緣的問題才會被凸顯出來。而這種的預設立場,又和台灣目前和中國基本上同文同種有極大的相關。

除了語言使用的問題之外,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多元民族國家的瑞士,之所以不需要像台灣面對這樣的問題,正因為他們被承認為國家,國民也具備完備的國家意識形態。因此,根本不會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祖先』或『血緣』也能是一個議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文化鬥陣
47會員
56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台灣文化鬥陣的其他內容
2025/06/21
台灣在歷史上曾是『大清帝國』的一部份;戰後被『中(華民)國』違法佔據;從未被圖謀侵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所謂的『朝代史觀』,透過強調時間的連續性,模糊了台灣和這三個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強化了『台灣屬於中國的』的論述。故宮的文物雖非台灣本土,但或能成為打破這些既有歷史印象的利器?
Thumbnail
2025/06/21
台灣在歷史上曾是『大清帝國』的一部份;戰後被『中(華民)國』違法佔據;從未被圖謀侵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所謂的『朝代史觀』,透過強調時間的連續性,模糊了台灣和這三個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強化了『台灣屬於中國的』的論述。故宮的文物雖非台灣本土,但或能成為打破這些既有歷史印象的利器?
Thumbnail
2025/03/24
前兩章節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解構『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統戰咒語。這章節討論的『人間』參數,則涉及中國文化統戰所主張的『同文同種』魔咒,找回台語是破除的唯一方法。至於,台灣的祖先是否從中國來?也會在這裡探討。不去辯論宏觀的歷史,而是回歸到你我自身的家庭經歷。
Thumbnail
2025/03/24
前兩章節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解構『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統戰咒語。這章節討論的『人間』參數,則涉及中國文化統戰所主張的『同文同種』魔咒,找回台語是破除的唯一方法。至於,台灣的祖先是否從中國來?也會在這裡探討。不去辯論宏觀的歷史,而是回歸到你我自身的家庭經歷。
Thumbnail
2025/02/28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
2025/02/28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祖籍的概念在不同地區的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許多關於祖籍的疑問,探討了這個概念的多面相。文中沒有涉及到單一地點或環境,而是指出人們對祖籍的思考不應該過於狹隘。祖籍的重要性可能只是一種倫理說法。在文章的結尾,作者也對祖籍的重要性提出了質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祖籍的概念在不同地區的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許多關於祖籍的疑問,探討了這個概念的多面相。文中沒有涉及到單一地點或環境,而是指出人們對祖籍的思考不應該過於狹隘。祖籍的重要性可能只是一種倫理說法。在文章的結尾,作者也對祖籍的重要性提出了質疑。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就算你的祖先認同真的是中國人好了,這也不代表你不能選擇做一個台島的台灣族、台灣人,台灣族各族是以「自己的語言」講自己要做台灣人和台灣族的台島島民』
Thumbnail
『就算你的祖先認同真的是中國人好了,這也不代表你不能選擇做一個台島的台灣族、台灣人,台灣族各族是以「自己的語言」講自己要做台灣人和台灣族的台島島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