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Small Things Like These》——在沉默中看見現實的重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最近看了愛爾蘭作家 Claire Keegan 的小說《Small Things Like These》。這是一個很短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5年聖誕前夕,一個勞工階級的父親在普通的生活裡,無意間接觸到一段被掩蓋的歷史。整本書的語氣平靜、內斂,沒有戲劇化的衝突,但讀完後卻讓我一直在思考很多東西。我一開始看這本書時,其實並沒有馬上察覺到與「Magdalene Asylums」有關的線索。我只是專注在主角身上——他對自己身世的追尋,他發現了某些線索,卻沒有選擇去相認,而是默默地承擔、繼續他的家庭生活。那份克制的情緒,那種對現實的沉默接受,讓我想起魯迅的小說。不是要震撼你什麼,而是慢慢地讓你意識到:你以為的平凡,其實藏著一種非常沉重的東西。

等到我後來重新梳理內容時,才驚覺故事裡提到的修道院、女子、洗衣房,原來是指愛爾蘭歷史上真實存在的「Magdalene Asylums」:那些被家人送去「懺悔」的少女,只因未婚懷孕、或者只是穿著不端,被社會與教會標籤為「問題女性」。她們被迫做免費的洗衣勞動,教會從中牟利,卻不給她們薪資,也沒有自由。直到1996年,這些地方才正式關閉,但其傷痕在很多人身上仍未癒合。

我有點羞愧。我居然自己沒從原文裡悟出來,而是要看資料(導讀有時候還是需要的),才開始意識到這些背景。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一開始的閱讀方式,太以自己熟悉的角度去看了。我只在意主角的掙扎,而忽略了故事後面更深的社會批判。這種閱讀中的“盲點”,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在閱讀、在看展覽、在面對藝術與文本的時候,到底選擇了看什麼?又遺漏了什麼?

留一點盲點,讓思考有空間

我很常陷入這種認知盲點。一開始我只關注我能共鳴的角色或情節,卻錯過了整個社會背景。而這種選擇性閱讀的方式,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選擇:我們傾向關注那些我們願意關注的,對不熟悉的、不想面對的,就視而不見。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一個攝影展,展出的主題是「文明」,但我馬上就注意到那些照片中香港的場景——擁擠、貧窮、房屋問題。我作為一個在香港長大的人,對這些畫面是有情緒的,甚至會有點反感,因為我知道這些作品暫時的不只是文明,而呈現的方式既沒有回應社會問題,也沒有提供人生讓人討論的線索。但當我看到一件與西方政治有關的作品時,我卻沒有那麼多感受,旁邊的歐洲同學反而非常有情緒。

這讓我意識到,視角(perspective)是很關鍵的事——我們理解一個作品、理解一個社會議題,往往是透過我們的文化背景與經驗來選擇「看什麼」。這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提醒我:我自己也有盲點,而我也應該在創作、策展或閱讀的時候,更有意識地留意這些盲點。

raw-image

從一碗油潑麵開始的思考

構思感想的時候,我剛好在慕尼黑一家中餐館裡等自己的餐食。這家店剛開幕時,我吃過一次他們的油潑麵,那味道真是驚艷。麵條適中而彈牙、蒜蓉與香料濃郁、用熱油一澆,整碗麵瞬間升華。作為一位有中國胃的人,我對吃是很講究,尤其懂得分辨所謂“爆香”背後的技藝。但在家店裡,我只在開幕的時候吃到我真的覺得好吃的麵。

後來再去幾次,那味道就完全變了。麵變厚了、菜換成了西洋甘藍、蒜變少了、味道單一、湯底也沒那麼香。這可能就是是“商業化”的結果。當客人多了、成本高了,味道自然不再是第一位,況且外國人大概也吃不出區別。這其實也沒差,畢竟是一門生意。

但這也讓我想到,《Small Things Like These》說的也是這樣的事情。制度的冷漠、教會的剝削、社會的不公,從來都不是明目張膽的“邪惡”,而是藏在這種“大家都接受了”的日常中。就像那碗本來用心做的油潑麵,最後變成流水線式的食物,沒有人會為此憤怒,因為“這就是現實”。

raw-image

Nobody cares,但我仍想保留善意

想到這裡,我心裡浮現的一句話就是Nobody cares。歷史的不公、制度的殘酷、食物的變味、藝術的誤解……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其實沒有人真的在意。就像書中的那些少女、就像變味的油潑麵,沒人會為這些小事發聲,因為大家都太忙於生存、太習慣於合理化現實了。就有點像故事裡呈現的那樣。

故事的結局是主角發現了一切以後,也沒有什麼行動,就是“legitimeadly believed that they would manage”(我理解的寓意是只能希望一切會好起來)。我也因此在想,那我面對社會的一切,我該採取是什麼態度。我想我還是想保留善意,相信世界也有好的那一面。當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冷漠,我希望我自己不要也變成那個冷漠的人。

這本書沒有讓我有多麼覺醒,但它讓我更加清楚: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還能不能保有一點愛、一點誠意、一點善意?如果有的話,那也許就是我仍然願意做一個「人」的證明。我希望,現階段的我,能記住:當 Nobody cares,我仍然想保留善意。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裡,讓善意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麻生活著呀
1會員
26內容數
自我成長
黃麻生活著呀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一篇關於自我成長與抗壓性的文章,作者反思Jenny Mustard的小說《What a Time to Be Alive》帶來的感受,並分享自身積極面對挑戰與孤獨的經歷,強調努力與信念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8/07
一篇關於自我成長與抗壓性的文章,作者反思Jenny Mustard的小說《What a Time to Be Alive》帶來的感受,並分享自身積極面對挑戰與孤獨的經歷,強調努力與信念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23
從疫情封閉生活中,閱讀成為作者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途徑。作者分享其挑選書籍的原則、閱讀體驗,以及閱讀如何形塑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並鼓勵讀者發展獨特的閱讀風格。
Thumbnail
2025/07/23
從疫情封閉生活中,閱讀成為作者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途徑。作者分享其挑選書籍的原則、閱讀體驗,以及閱讀如何形塑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並鼓勵讀者發展獨特的閱讀風格。
Thumbnail
2025/07/22
在旅行途中偶然讀到《A Bookshop of One’s Own》,此書講述1950年代一對女性伴侶在倫敦創立以女性與LGBT為主體書店的故事。作者從自身在歐洲求學工作的經歷出發,反思性別議題與自我認同,並從書中體悟到理想的實現不需壯闊舞臺,只需堅守信念,一步步實踐。
Thumbnail
2025/07/22
在旅行途中偶然讀到《A Bookshop of One’s Own》,此書講述1950年代一對女性伴侶在倫敦創立以女性與LGBT為主體書店的故事。作者從自身在歐洲求學工作的經歷出發,反思性別議題與自我認同,並從書中體悟到理想的實現不需壯闊舞臺,只需堅守信念,一步步實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從無看有,是閱讀《有些事不必在意》時促發的感受。 諸如書 中所言:「比起在意其他人的批評,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更為重要。」他人的批評就像是自己認為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是另一個角度透視的自己,也可能是從未察覺的自我,是未曾認為的有,是以為的無。但透過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就像是落實有,從實
Thumbnail
從無看有,是閱讀《有些事不必在意》時促發的感受。 諸如書 中所言:「比起在意其他人的批評,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更為重要。」他人的批評就像是自己認為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是另一個角度透視的自己,也可能是從未察覺的自我,是未曾認為的有,是以為的無。但透過從自己做的事情中得到成就感就像是落實有,從實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的情緒總是很冷靜,所以我得以維持平常心,穩定的處理事情。 但我也非常敬佩那些熱情如火的人們,他們讓很多隱藏的問題得以被看見、推動了很多運動發生。 我們對世界有各自的用途,不同有不同的意義。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的情緒總是很冷靜,所以我得以維持平常心,穩定的處理事情。 但我也非常敬佩那些熱情如火的人們,他們讓很多隱藏的問題得以被看見、推動了很多運動發生。 我們對世界有各自的用途,不同有不同的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