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暑作追追追
我想人生需要意義感
需要一套可以用來詮釋自己生命的論述
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需要放下些
用補記的方式,正式的跟暑假告別
即使已經開學1.5天,仍然覺得心停留在另一個時空裡
感恩
從台北回來後,持續整合彈性閱讀課的媒識新單元,想起之前與夥伴的討論,分工合作的模式,不禁令我佩服夥伴梳理課程的全新脈絡很期待放伴9月份的新書出版,忠瑋老師在研習場內分享的「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地圖」,即將在新書中隆重登場

暑假放伴工作坊共學後,四位國文夥伴與一位公民夥伴共論後,長出的新課程(那個地圖真的很厲害,新書很令人期待),謝謝雅雯的設計,超強大的!👍
同時,兩個年級重新盤整後的數位公民素養課程,大幅更動的內容頗令人燒腦與煩躁,不僅紙本要處理,簡報也要重新製作,若不是有夥伴支援,肯定難產(這回幾乎是夥伴雅雯初步統包全新課程的)我們做完後,有個深深的期待~可以就這樣一直用到退休嗎?(面對數位素養的快速更迭,有可能嗎?)
趕工
這一屆帶班,學習貍想夥伴由路的做法,在寒暑假前都將整學期各篇文本的學習脈絡整理好,主要的基礎課堂學習紀錄本,加上出版商提供的即時測驗和延伸閱讀,如此一來,整個學期的學期,都是成本提供,也就不至於陷入單張危機~被風吹走不見·放在安親班被偷拿·被弟弟妹妹拿去塗鴉之類的窘境了!
但面對人的惰性,不管假期長短,總是腦中醞釀許久,但行動只會在幾天前有所強化,於是隨著每課梳理的時間長短不一,加上各出版商對於經典文本提供源源不絕的線上共備機會,面對新想法的輸入,想要更新輸出的求好心切,讓課程設計的盤整多了更多的思緒,過程難免混雜,打掉重練的機會變多,花的時間就更長了!(累累的難怪有老師說,不學就不用改了,學多了反而更累問題是,對象一直更新,一直成長,在老師這個行業,怎麼能夠停滯下來呢?咳咳…)是說現在出版商的線上資源真是個寶庫善用,就能有教,有教,就能有學,師生共學是個不錯的課堂風景

備課參考:南一

備課參考:南一

備課參考:南一

這學期學校有wordwall,看著三家都有設計遊戲,運用在語文常識很有趣ㄟ😊


wordwall打地鼠,很好玩ㄟ

備課參考:康軒(主軸共備:貍想的思維建構)

備課參考:翰林

備課參考:翰林(12思路是陳淑玲老師研發的)
敢(趕)不動?
不想孩子們暑假放空,任務給出,收假前就是要催任務,規矩建立好,是不至於趕不動,明白人的惰性,也是前幾天才動起來的,至少在線上教室的繳交狀況還不至於有人敢不動。只是面對自己的惰性,同時也要面對孩子的惰性,在一個一個看作業和跟作業的過程中,就盡可能找到有些孩子們用心製作,讓自己有所感動吧

導生班的暑假任務,很平常,就是回憶過去,學習現在,預習未來XD
記在暑假結束前
重新檢視自己的暑調生活(4L)
-喜歡自己在這個暑假安排較少的研習課程,多了很多時間陪家人,陪他們把身體調整好,也讓自己的身心有所停頓。
-學習嘗試更適切的運用A I,理解他人運用A I的思維模式,也能有機會更新些許,讓每天活著的時候,都能看見不同的自己。
-缺乏自信,常感不足,會因為少了更多正念而過多矛盾與掙扎,而忘了學習的過程,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無悔。
-接下來想追求一份平靜與從容,能平靜一對自己的不足,不要有過多張力;能從容面對日後的每個狀態,有必要時懂得尋求協助,更有勇氣接納自己和孩子之見磨合糾結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