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走出低潮:用「恢復力」喚醒你的能量,讓人生 V 反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生活與事業中,誰都免不了遇到挫折和低潮。

但你有沒有注意過——同樣是跌倒,有些人像骨牌一樣一路倒到谷底,久久爬不起來;而有些人,即使摔得很慘,隔天依然能拍掉灰塵,繼續向前。


這種差別,不在於誰比較幸運,而在於——恢復力(Resilience)


什麼是恢復力?它不是不痛,而是能更快回到穩定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恢復力是一種心理韌性。


高恢復力的人,並不是不會感到痛苦或沮喪,而是能更快從負面情緒中回到平穩狀態,並重新投入行動。


恢復力有三個核心特徵

  1. 適應力:面對變化,能調整自己的想法與行動。
  2. 情緒管理:不讓情緒完全掌控決策與行為。
  3. 持續行動:即使受挫,仍然有能力繼續向前。

甚至有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高恢復力的人,大腦中負責情緒反應的「杏仁核」與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質」連結更強,因此能在情緒來襲時,快速冷靜下來,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為什麼有些人低潮時特別容易卡關?

人在低潮時,最容易出現一種心理陷阱:自我貼標籤


而且這些標籤,多半是負面的——「我就是不行」、「我沒用」、「我做什麼都會失敗」。


這種內在語言的力量很大,它會像程式一樣,默默在背後影響你的行為模式。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我不行」,你就會更不願意嘗試;當你不嘗試,現實就沒有任何改善,於是標籤又被強化,形成惡性循環。


而高恢復力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讓這種負面標籤長時間停留在腦中。


高恢復力的人,如何快速走出低潮?

經過整理與觀察,高恢復力的人通常會用這三個方法,幫自己回到最佳狀態:

1. 換位思考,拆掉情緒的牆

低潮時,我們的情緒容易「絕對化」,例如「這次失敗就是我永遠不會成功的證明」。


高恢復力的人會提醒自己——「我只是遇到了一個困難情境,不代表我這個人有問題」。


他們懂得跳出自己的視角,用「第三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會讓情緒強度降低,也更容易找到解法。


2. 重新定義,把失敗當成資料

對很多人來說,失敗是一種否定,是「我不夠好」的證據。


但高恢復力的人知道,失敗只是反饋,是資料,是告訴我們「這樣行不通,換一種方式試試看」的信號。


他們會像科學家一樣看待失敗,把它拆解成可分析的資訊,而不是當成對自我價值的打擊。


3. 行動切入,用小動作打開出口

情緒低落時,最容易被卡住的一點是「我什麼都不想做」。


高恢復力的人很清楚,不需要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只需要先動起來


這個「先動」可以是:

  • 回一封一直拖著的信
  • 出門走五分鐘
  • 整理一下桌面
  • 喝一杯水、做幾次深呼吸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其實是在對大腦發送一個信號——「我在掌控中」。


一旦動了第一步,就更容易推動第二步、第三步,直到走出情緒低谷。


一個關於 AI 的小啟發

想想看,AI 在訓練時,也不是一開始就全對,它會不斷嘗試、出錯、修正,再嘗試。

如果 AI 每犯一次錯就「自我貼標籤」說「我不行」,那它根本不可能變得聰明。


人也是一樣。

我們的腦,其實可以用類似「迭代」的方式自我優化——只要允許自己錯誤,並從回饋中調整,就會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狀態。



Vic 的正能量結語 🌟

我是帶給你正能量的 Vic。

當你跌倒的時候,請記住:真正讓你回不來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你對自己的那句負面標籤。


你可以選擇,換個角度看事情,重新定義失敗,從一個小動作開始找回節奏。


你的恢復力,會讓你在人生的每一次低潮中,變得更穩、更強、更快回到最佳狀態。


如果你正處於低谷,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自己和需要的人,讓我們一起練習恢復力,讓人生隨時能 V 反轉


關注我,讓正能量陪你走下去。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馬鐵克的正能量沙龍
13會員
183內容數
我是雷馬鐵克的Vic,一位熱衷分享正能量、心態管理與商業模式的企業家。結合多年的跨境電商實戰經驗,成功打造了雙品牌——LEMATEC與雷馬鐵克,並持續拓展全球市場。作為講師與企業家,我專注於資源整合、全網營銷等,致力於以簡單實用的方式啟發更多人。我始終相信,心態改變命運,創新驅動成長,期待與大家一起探索無限可能!
2025/08/12
人在低潮的時候,最毒的話,往往不是別人對你說的,而是你對自己說的。 「我根本不行。」 「我就是那種沒用的人。」 「我怎麼總是搞砸?」 這些話,就像一張張自我貼上的標籤,每貼一張,能量就被削弱一分。久而久之,即使外界給你機會,你也會因為這些標籤而不敢伸手去抓。 而這種「自我詛咒」式的語言,
2025/08/12
人在低潮的時候,最毒的話,往往不是別人對你說的,而是你對自己說的。 「我根本不行。」 「我就是那種沒用的人。」 「我怎麼總是搞砸?」 這些話,就像一張張自我貼上的標籤,每貼一張,能量就被削弱一分。久而久之,即使外界給你機會,你也會因為這些標籤而不敢伸手去抓。 而這種「自我詛咒」式的語言,
2025/08/12
在生活與事業中,你一定遇過這種情況: 你興奮地分享一個新想法,對方第一句話卻是—— 「不行啦!」 「這很難耶!」 「你還是算了吧。」 那一刻,你的熱情像被澆了一桶冷水。 甚至還會懷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不行?」 但事實是,多數時候「不行」,不是因為事情真的做不到,
2025/08/12
在生活與事業中,你一定遇過這種情況: 你興奮地分享一個新想法,對方第一句話卻是—— 「不行啦!」 「這很難耶!」 「你還是算了吧。」 那一刻,你的熱情像被澆了一桶冷水。 甚至還會懷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不行?」 但事實是,多數時候「不行」,不是因為事情真的做不到,
2025/08/11
我是帶給你正能量的 Vic,今天來聊聊:為什麼被生活推到死角,往往是新路口的開始。如果你正覺得走不下去,先別急著否定自己,也許你只是來到一個需要轉身的坐標點。 一、走到「死角」的那一刻 總有某些時刻,計畫表寫得再漂亮、努力再用力,還是撞上看不見的牆:業務停滯、關係失衡、身體示警。那股挫敗感像是
2025/08/11
我是帶給你正能量的 Vic,今天來聊聊:為什麼被生活推到死角,往往是新路口的開始。如果你正覺得走不下去,先別急著否定自己,也許你只是來到一個需要轉身的坐標點。 一、走到「死角」的那一刻 總有某些時刻,計畫表寫得再漂亮、努力再用力,還是撞上看不見的牆:業務停滯、關係失衡、身體示警。那股挫敗感像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了不可預見的困境和挑戰。無論是工作中的挫折、個人生活中的艱難抉擇,還是健康問題的困擾,逆境似乎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一部分。在這些困難時期,保持積極心態並尋找希望不僅能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還能激發我們內在的力量和韌性。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心態,找到前行的力量,並提供實用的策略來面對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了不可預見的困境和挑戰。無論是工作中的挫折、個人生活中的艱難抉擇,還是健康問題的困擾,逆境似乎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一部分。在這些困難時期,保持積極心態並尋找希望不僅能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還能激發我們內在的力量和韌性。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心態,找到前行的力量,並提供實用的策略來面對
Thumbnail
在人生中,低潮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來應對。不要因為一次低潮而否定自己的價值和過去的努力,而是要從中學習和成長,對未來保持信心。
Thumbnail
在人生中,低潮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來應對。不要因為一次低潮而否定自己的價值和過去的努力,而是要從中學習和成長,對未來保持信心。
Thumbnail
生命中充滿了挑戰和困難 我們常常會在面對重重阻礙時感到力不從心,想要放棄。但是,我們要明白,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失敗了再爬起來,才是真正的勇敢!這句話簡單明瞭,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困難。然而,真正能夠在困境
Thumbnail
生命中充滿了挑戰和困難 我們常常會在面對重重阻礙時感到力不從心,想要放棄。但是,我們要明白,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失敗了再爬起來,才是真正的勇敢!這句話簡單明瞭,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困難。然而,真正能夠在困境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真正的強大,不是能夠改變世界,而是能夠改變自己。一旦打破日常的枯燥與乏味,才會有更多可能性就被「體驗」出來,這時,面對之前的挫折會轉念很多。因為切角終於不同了。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真正的強大,不是能夠改變世界,而是能夠改變自己。一旦打破日常的枯燥與乏味,才會有更多可能性就被「體驗」出來,這時,面對之前的挫折會轉念很多。因為切角終於不同了。
Thumbnail
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就是有一段時間好像做什麼都不順,怕什麼就來什麼,不管是事業、家庭、身體、感情,全部都一起出狀況,讓我們兵荒馬亂、手足無措! 我有過,而且很多次!以前在面對困境時,我也沒有時間多想什麼,就是想辦法把問題一個一個解開,但過程裡的心情都很低落,只是刻意被自己壓抑著…..
Thumbnail
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就是有一段時間好像做什麼都不順,怕什麼就來什麼,不管是事業、家庭、身體、感情,全部都一起出狀況,讓我們兵荒馬亂、手足無措! 我有過,而且很多次!以前在面對困境時,我也沒有時間多想什麼,就是想辦法把問題一個一個解開,但過程裡的心情都很低落,只是刻意被自己壓抑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內心掙扎和奮發努力,傳達了積極樂觀的訊息,鼓勵讀者在困難中堅持下去。文章充滿了力量和勇氣的訊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內心掙扎和奮發努力,傳達了積極樂觀的訊息,鼓勵讀者在困難中堅持下去。文章充滿了力量和勇氣的訊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復原能力,以及她對人生的矛盾情感。通過對復原力和情感的描述,表達了對生活的期待和掙扎。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在努力適應和應對各種起起伏伏的日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復原能力,以及她對人生的矛盾情感。通過對復原力和情感的描述,表達了對生活的期待和掙扎。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在努力適應和應對各種起起伏伏的日子。
Thumbnail
在什麼情況之下,你會覺得一個人具備「堅強」的特質? 是面對親人驟逝的時候還能保持理性而不至於情緒崩潰,抑或是經歷過多次的失敗仍能重新再站起來?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因為可以不被挫折所擊潰,還能好好地穩住情緒,但對於自認心靈脆弱的人而言,卻不太有自信能成為堅
Thumbnail
在什麼情況之下,你會覺得一個人具備「堅強」的特質? 是面對親人驟逝的時候還能保持理性而不至於情緒崩潰,抑或是經歷過多次的失敗仍能重新再站起來?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因為可以不被挫折所擊潰,還能好好地穩住情緒,但對於自認心靈脆弱的人而言,卻不太有自信能成為堅
Thumbnail
我們患得患失,怕自己就停留在讓自己不滿意的這一刻,有時經歷一些事情後,突然有種恍如隔世,那段日子好像是生命中一個獨立的單位,前後不相連。 可是我們走過了,越是膽小軟弱的,身體裡似乎蘊藏了更巨大的能量。相信嗎?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什麼境況,你都有能力站起來離開,要相信一切歸零再重來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或許
Thumbnail
我們患得患失,怕自己就停留在讓自己不滿意的這一刻,有時經歷一些事情後,突然有種恍如隔世,那段日子好像是生命中一個獨立的單位,前後不相連。 可是我們走過了,越是膽小軟弱的,身體裡似乎蘊藏了更巨大的能量。相信嗎?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什麼境況,你都有能力站起來離開,要相信一切歸零再重來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或許
Thumbnail
在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不是那些從來不犯錯的人,而是那些犯了錯還能鼓起勇氣再站起來的人。每個人都會失敗,重點是失敗之後怎麼做。每當我們跌倒了,如果能夠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次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勇氣。 想想看,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成長。那些挫折啊,失敗啊,其實就是在教我們怎麼變得更強
Thumbnail
在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不是那些從來不犯錯的人,而是那些犯了錯還能鼓起勇氣再站起來的人。每個人都會失敗,重點是失敗之後怎麼做。每當我們跌倒了,如果能夠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次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勇氣。 想想看,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成長。那些挫折啊,失敗啊,其實就是在教我們怎麼變得更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