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心情低落好一陣子,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夜深人靜時腦袋停不下來,像被困在迴圈裡;或者白天一切照常,心裡卻隱隱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這些感覺,有時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有時,它們可能是內心發出的求救訊號。
很多人想過「我要不要去諮商」,卻遲遲沒有行動,因為不確定自己的狀況是不是「夠嚴重」。其實,諮商不是等「問題大到無法收拾」才去。它更像是定期為心靈做健康檢查,幫助你在問題變大之前,先一步找到應對方法。如果你正在猶豫,不妨看看以下這五個跡象,或許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跡象一:情緒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
當情緒不再只是偶爾的波動,而是開始干擾生活,就是一個重要的警訊。
比如:
- 明明曾經很喜歡和朋友出門,卻總是找藉口拒絕。
- 上班時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 即使睡了很久,仍覺得全身疲累。
如果你的食慾、睡眠、社交或工作表現出現明顯的變化,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這可能代表你的情緒正在失衡,需要專業的協助來重新找回平衡。
若仍然不是非常確定,可以用以下簡短的心理測驗看看自己的狀態,判斷自己是不是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

1至5題之總分得分:
- 0~5分:身心適應狀況良好。
- 6~9分:屬輕度情緒困擾,建議找家人或朋友談談,及尋求紓壓管道。
- 10~14分:屬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心理諮商或接受專業諮詢。
- >15分:屬重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 第6題 (有無自殺意念) 單項評分:本題為附加題,若前5題總分小於6分,但本題評分為2分以上(中度程度)時,宜考慮轉介至身心科進一步諮詢與治療。
跡象二:身邊的人都說你變了
有時候,當局者迷,我們很難察覺自己的變化。但身邊的人,例如家人、朋友或伴侶,卻能從旁觀察到你的改變。
例如:
- 朋友問:「你最近怎麼看起來不太開心?」
- 家人提醒:「你最近脾氣好像變得很差。」
如果這些提醒不是偶爾出現,而是越來越頻繁,這代表你的行為模式可能已經與平時不同。這時候,不要急著反駁,而是可以停下來,誠實地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太一樣了?」
跡象三:你感覺「卡住了」
生活挑戰本來就是常態,我們通常能靠經驗或朋友的支持度過。但如果同樣的問題反覆出現、怎麼努力都走不出去,這就是該求助的時刻。
例如:
- 感情中總是掉入相同的惡性循環。
- 與父母的關係陷入僵局,無法溝通。
- 嘗試各種方式緩解焦慮,但始終沒改善。
當你發現自己「卡住了」,感到束手無策時,諮商師能提供一個中立的視角和專業的工具,幫助你看見自己未曾發現的可能性。
跡象四:身體開始替心理「喊痛」
心理和生理是緊密相連的。當心靈長期處於壓力或焦慮狀態時,身體也會發出訊號。
例如:
- 經常性地頭痛、胃痛,但看醫生卻找不到生理上的原因
- 時常感到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即使沒有任何劇烈活動。
這些身體上的不適,可能就是心理壓力累積的表現。透過諮商處理根本的情緒困擾,身體也會慢慢回到平衡。
跡象五:你只是單純地想找個地方說說話
這或許是最簡單,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理由。諮商並不總是為了處理重大的創傷,也不一定要有「重大問題」才能開始,有時候只是提供一個安全、不帶評判的空間,讓你能夠暢所欲言。
也許你只是想理清混亂的思緒,或者單純想有人專注地聆聽。這些理由,已經足夠。因為在「好好說話」的過程中,你也會重新遇見、理解自己。
給正在猶豫的你
諮商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選擇。
當你發現自己符合上述任何一個跡象,或心裡總有個聲音低語:「也許我該試試看」,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給自己一個機會,讓專業的陪伴幫助你,看見更清晰的自己,重新找回平靜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