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師不會像醫生一樣開藥,更不會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更像是你內心世界的嚮導,陪著你一步步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經過上一篇文的五個跡象,確認自己需要諮商以後,很多人一想到第一次諮商,就會冒出這些擔心:「我會不會講不好?」、「我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說!」。
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感受也是很多人在接觸諮商前會有的迷思。事實上,諮商並非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幫助你整理思緒」。因此這些紊亂的思緒,心理師也可以在諮商室中陪伴你整理。
我要怎麼找到適合的心理師?貴就一定比較好?
1.適合的談話類型
- 學派
心理諮商就像是一段旅程,心理師有不同的取向與風格,就像旅行嚮導有不同領路方式。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看我們下一篇的學派介紹。重要的是比起學派,「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次嘗試後,覺得不太合適,也完全可以換心理師。
- 對象
每位心理師精進的議題與對象不同,例如:性議題、伴侶、青少年,可以進入諮商所的頁面查看心理師介紹,了解個別擅長的議題,結合學派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心理師。
也可以將自己的需求傳送給諮商所的預約櫃檯,請櫃檯推薦適合的心理師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心理師哦!
2.距離近
每週一次、一次一小時的會談看起來簡單,但諮商的內容時常會觸及內心不願意輕易讓外人看見的脆弱。導致諮商過程中可能出現「幫自己找理由取消諮商」的事情發生,可能是天氣因素、身體因素,如果諮商所的距離太遠,可能會讓你離諮商的越離越來越遠XD
3.適合的價格
諮商的價格大約落在 1600–3000 元之間,和心理師的年資、地點有關。價錢並不等於能力,重點是找到自己能長期負擔的費用。
如果預算不足,有的諮商所也會提供實習生的方案,由正在受訓的研究所心理師進行會談哦!2025年高雄市衛生局的公文解釋,現在實習心理師的方案依法是完全不能收費的,所以可以放心使用哦~
以上三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找到適合的心理師,按照網站上的指引預約就完成了!
諮商前,我需要做哪些準備?
諮商前並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只需要花幾分鐘時間,想想以下幾個問題:
- 我為什麼想來諮商?
- 試著釐清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麼,例如:感到焦慮、失眠、人際關係出問題、對未來感到迷惘。可以不用給出精準的答案,只要有個大概的方向就好。
- 通常許多事情會一次湧進來,很難理出所以然。可以說說看自己這次預約諮商的決定性事件。
- 對於諮商有什麼期待?
- 你是希望釐清某個困擾、學習情緒管理的方法,還是只是想找個地方好好說說話?想清楚這些,可以讓心理師更快了解你的需求。
- 想要在過程中心理師有更多的傾聽、多一點體驗情緒,還是想要暫時性地找到解決現下困擾的方法?這也決定了諮商的歷程以及心理師的介入方式。
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準備,直接走進諮商室。因為你的「不知道」和「不知所措」,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諮商室裡,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坐在安靜的諮商室裡,也許你會覺得有點陌生,像剛進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師通常會先用一些簡單的問題暖場,比如:『最近過得怎麼樣?』,就像開啟一個對話,而不是考試。
- 心理師的引導:諮商大多使用開放式問題,溫和地邀請你說說自己的故事。例如:「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或「是什麼讓你決定來這裡?」,這是為了讓來談的人們可以不帶標準答案地跟心理師對談。
- 你的角色:你的任務不是回答「標準答案」,而是誠實地表達。從你最近的心情、生活中的小事說起,或是直接說出你準備的、想談的問題。你也可以直接說:「我有點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麼。」。
請記得在諮商室裡,沒有「正確」或「錯誤」的表達方式。所有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所有你想說的話都值得被聽見💕
若你感到不知所措,可以這麼說
如果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試著用以下這些句子作為開頭:
- 「我覺得很焦慮,但我不知道從何說起,怎麼辦?」
- 「最近壓力很大,但說不上來是為什麼。」
- 「我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只覺得每天都很累。」
這些都是很棒的開場白,心理師會根據你的話語,慢慢引導你進入更深層的探索。
諮商,是自我探索的一趟旅程
諮商不是一劑速效藥,而是一段陪伴你探索內在的旅程。在這個空間裡,你可以放下所有的防衛,去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憤怒或悲傷。因此在這段旅程裡,可能會因為正視自己的傷痛而感到退卻,請讓心理師知道自己的不適,因為諮商的主角永遠都是你。
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你不是在尋找一個「完美的自己」,而是在學習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當你更了解、更懂得愛自己時,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猶豫,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走進諮商室。這不是什麼需要羞恥的事,而是一個為自己勇敢負責的開始。或許,你可以先給自己三次的嘗試機會(點我查詢三次免費諮商資源)。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第二、第三次時,才漸漸感受到諮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