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先說結論
讀《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時,我想到法律中的「共有物多數決」規定。
莊子所說的逍遙,是在黑暗與困境中,找到心靈的自由。
法律上的多數決,對少數人來說同樣殘酷:少數意見經常被壓過。但智慧的出路,不是硬碰硬挑戰制度,而是 善用法律留給少數人的出口——依法提出分割方案。

如何運用莊子逍遙遊的思維
📌 二、書本與法律的呼應
1️⃣ 書中的提醒 書中提到:多數人追求的逍遙,是高官厚祿、權力在握的隨心所欲。只有在逆境時,人們才會退而求其次,尋求莊子式的心靈逍遙。
2️⃣ 法律裡的相似情境 民法第820條規定:共有物的管理,必須依共有人過半或應有部分的「多數決」來決定。
👉 多數人享有現實的逍遙(決定權)。
👉 少數人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意見被壓過。
3️⃣ 少數人的智慧出路 這就像書裡說的「退而求其次」:當你無法改變制度的前提,
你能做的不是對抗,而是轉身運用制度。
民法第823條提供了解套方式:任何人都可以請求分割共有物。 這是少數人找回逍遙的法律出路。
🧠 三、實例演繹
生活案例: 三兄妹共有房屋,哥哥持有比例 60%,弟妹各 20%。哥哥主張出租,兩人不同意。
👉 根據多數決,哥哥的方案成立。
👉 但妹妹若覺得利益受損,仍可以請求分割,讓房子拍賣或協議分割。
莊子思維的活用:
這就像書中提到的逍遙:順境的人沉浸在權力裡的自由;
逆境的人,才去尋求心靈上的平衡。
少數人雖然看似無力,但透過法律的分割機制,能從另一個角度找到自己的逍遙。
🔍 四、小提醒區塊
⚠️ 注意:
- 多數決是前提 → 少數人不能推翻它。
- 分割是智慧出口 → 少數人要懂得利用這條法律通道。
- 共鳴點 → 就像莊子說的:真正的逍遙,不在於無限制的權力,而是在拘束中找到能自處的空間。
🧾 五、小結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提醒我們,順境時少有人想起莊子;
逆境時才會去追求心靈逍遙。
法律制度也是如此:
多數人自然享有決定權,而少數人雖然無法改變前提,但可以選擇聰明的方式,利用分割來保障自己。
這,就是法律裡的「少數人的逍遙」。
Q&A
Q1:共有物的決定一定要聽多數人的嗎?
A1:是的。依民法、土地法規定,多數決是法律明文規定。
Q2:少數人覺得不公平,可以怎麼辦?
A2:少數人不能推翻制度,但可以依法請求分割共有物,保障自身利益。
Q3:這和《莊子》的「逍遙」有什麼關係?
A3:就像莊子說的,逍遙不是沒有拘束,而是能在拘束裡找到出路。少數人若能善用制度,就能找回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