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發炎老化」?】
🔥「發炎老化(Inflammaging)」指的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逐漸出現的慢性低度系統性發炎。 這種發炎狀態與多種老年疾病密切相關,包括: 🫀 心血管疾病 🧠 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 癌症 🩺 慢性腎臟病
許多學者過去認為,發炎老化是「人類必然經歷的老化過程」。但真的是這樣嗎?【亞馬遜叢林的「反例」】
2025年8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在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發表研究,顛覆了傳統觀點。他們比較了基因相近但生活方式迥異的兩個族群:
- 🪵 Tsimane族:生活在玻利維亞亞馬遜,以狩獵、漁撈和小規模農耕為主,極少接觸加工食品,體力活動量大。
- 🏙️ Moseten族:同樣源自當地原住民,但已高度工業化,飲食模式更接近現代社會,長期接觸加工食品、感染型態改變,生活方式接近城市人群。
研究團隊測量了三種主要發炎因子:IL-6、IL-1β、TNF-α,並與年齡變化進行比對。
結果驚人:
- 🧬 Moseten族顯示典型的「發炎老化」模式——隨年齡上升,三種發炎因子均顯著增加。
- 🌿 Tsimane族卻幾乎沒有這樣的現象——僅有IL-6與年齡呈微弱相關,其他因子並未上升。
【為何差異如此明顯?】
既然這兩個族群的 遺傳背景高度相似,差別就更可能來自「生活方式」:
- 🥗 飲食:Tsimane族以天然食物為主(魚、野生動物、木薯、堅果),遠離高糖高脂加工品。
- 🏃♂️ 活動量:日常勞作需要長時間步行、打獵與農耕,屬高體力輸出。
- 🦠 感染負荷:雖有寄生蟲與感染,但反而讓免疫系統經歷不同型態的「訓練」,與慢性發炎模式不同。
這些因素都可能讓Tsimane人群避免了工業化社會常見的慢性發炎。
【發炎老化真的「普遍」嗎?】
有趣的是,2025年6月 Nature Aging 另一項來自加拿大捨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結論。📌 他們指出:發炎老化並非普遍現象,而更可能是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副產物。
對比:
- 🔺 工業化社會:隨年齡增加,發炎因子(IL-6、CRP等)持續上升 → 罹患慢性病風險上升。
- 🔻 非工業化族群:發炎水準並不隨年齡增加,與慢性疾病的風險關聯度低。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這些研究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 發炎老化 不是人類生物學的宿命,而是現代生活方式下的結果。
👉 可能的「幕後推手」包括:🍩 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糖、油炸、加工食品) 🏠 久坐缺乏運動 😴 睡眠不足與慢性壓力 🧬 環境污染與生活型態改變
這意味著,透過改善生活方式,我們或許能「逆轉」甚至避免發炎老化,從而降低慢性病風險,實現更健康的老化。
【結語】
這項來自玻利維亞叢林的「自然實驗」,再加上加拿大團隊的獨立驗證,都在提醒我們: 🕰️ 老化不等於必然發炎。 🌍 我們的環境與生活習慣,才是真正決定「是否發炎老化」的關鍵。也就是說—— 人類衰老的速度和質量,並非只能交給基因,而是更多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
參考資料:
-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5.1111
-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5-00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