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裡的課長文化,其實是現實社會的縮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玩過課金遊戲嗎?

我最近在玩一款手機遊戲,裡面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所謂的「課長」,也就是那些願意花錢買禮包、快速升級角色的玩家,在整個聯盟裡,往往最受尊重。

他們的城堡外觀、頂級稱號、戰力…等。
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課長,只要一開口就會被認真回應;
而那些沒課或只買新手包的玩家,講話常常被跳過,甚至會被嫌「太吵」「別來教我怎麼玩」…等。可能感受上很明顯的差別待遇。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我們其實早就活在這樣的結構裡,只是平常沒注意。

🎮 遊戲裡的「課長文化」,對應現實世界是什麼?

金錢換取權力與地位:
→ 遊戲裡課金變強 = 現實中金錢讓人有資源、有影響力  
→ 玩家會「尊重」課長,就像現實中會「尊重」有錢人  
→ 發言權與話語權不是看資歷或能力,而是看你貢獻了什麼(錢)

社會層級是被行為「顯化」的:
→ 即使大家嘴上說「不在意誰課金多少」,但實際上的態度會差很多  
→ 這種「階層」不是遊戲設計者明定的,而是玩家行為自己建立的  
→ 這就像現實社會,階級不是法律明寫,而是文化默認

禮包 = 一種社會貨幣:
→ 花錢買禮包不只是為了變強,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 就像現實中,有人買名牌包、開名車,真正追求的是「社會認同」

這就是「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之一:

你在一個群體中的影響力,取決於你能為這個系統提供什麼資源或價值。

課長提供了錢,讓聯盟變強、讓對戰更容易贏,這就是「可量化的貢獻」;
沒課金的玩家如果只聊天、說想法,則會被認為貢獻不明確,因此話語權會變弱。

🎭 遊戲是一場模擬社會的舞台劇

你以為遊戲只是娛樂?

其實它是一種「低風險高還原度」的社會模擬。

在這裡,我們看見階級、資源分配、話語權、認同感,甚至也有拍馬屁、權力鬥爭和小圈圈排擠。

而我們在這裡的行為,其實透露出我們對現實世界的潛在焦慮:

🔹 我是不是不夠強,所以沒人理我?

🔹 我是不是要買點裝備,才會被看見?

🔹 我是不是說再多,也沒人聽?


💡 最後的反思:你是怎麼定義「有價值」的?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課長,但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的感覺。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在這個以貢獻換話語權的結構裡,我除了花錢,還能提供什麼?

是策略?是協調?是陪伴?是活絡氣氛的幽默?

不一定非得當課長才有價值,但我們要先理解這個底層邏輯,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直在被忽略的邊緣感裡,自我懷疑。


👣 從一款遊戲,看見現實社會的縮影。

你以為你只是在升級角色,實際上,你也在練習成為社會裡的「某種人」。

那你在自己的群體裡,能為這個系統提供什麼資源或價值?

我也在自我思考這個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syNotes|自由寫作練習室
0會員
5內容數
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知識專題, 也沒有宏大的主題規劃。 就是我,一個還在學著好好說話、好好表達自己的人, 想把一些心裡的感覺、觀察,還有看法寫下來。 我是怕狗又愛狗的地球人, 喜歡畫畫、拍照、吃麵麵。 一生的最愛是方大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文化中,人情兩字被認為有利又有弊。瞭解如何適度處理人情不但可以改善工作關係,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平性。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探討了這個複雜且令人糾結的話題。閱讀本文,你能更清楚理解如何在職場上取得平衡,並運用專業判斷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文化中,人情兩字被認為有利又有弊。瞭解如何適度處理人情不但可以改善工作關係,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平性。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探討了這個複雜且令人糾結的話題。閱讀本文,你能更清楚理解如何在職場上取得平衡,並運用專業判斷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職場裡的勞逸不均、抹黑,都是玩家為了競爭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職位,所想出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這些人認知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其它玩家的失敗上。 只有跳脫框架,透過「互利」的心態,創造出「非零和遊戲」的職場環境,才能讓自己的表現有最大幅的成長,因為你會跳脫傳統的狹隘思考,改以創新的方式達成目標,把餅做大
Thumbnail
職場裡的勞逸不均、抹黑,都是玩家為了競爭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職位,所想出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這些人認知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其它玩家的失敗上。 只有跳脫框架,透過「互利」的心態,創造出「非零和遊戲」的職場環境,才能讓自己的表現有最大幅的成長,因為你會跳脫傳統的狹隘思考,改以創新的方式達成目標,把餅做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的貧富差距顯著,高層管理者的薪酬往往是普通員工的數十倍,並享有豐厚的福利待遇。普通員工在薪酬和福利上的差異使他們感到努力得不到應有回報,帶來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本文探討了不同職場角色、薪酬差異及其心理影響。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的貧富差距顯著,高層管理者的薪酬往往是普通員工的數十倍,並享有豐厚的福利待遇。普通員工在薪酬和福利上的差異使他們感到努力得不到應有回報,帶來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本文探討了不同職場角色、薪酬差異及其心理影響。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在職場上,很多受薪階級往往會開玩笑自稱自己是「社畜」,也就是為了每個月的薪水,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為公司賣命加班,而過著睡眠、飲食習慣混亂的生活。 然而,在此同時,我們也曾看過一些看起來總是能夠佔到好缺,而在職場的階梯上扶搖直上的「社寵」,不但仕途亨通、政通人和,還總是能夠得到上級特別的關愛。
Thumbnail
在職場上,很多受薪階級往往會開玩笑自稱自己是「社畜」,也就是為了每個月的薪水,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為公司賣命加班,而過著睡眠、飲食習慣混亂的生活。 然而,在此同時,我們也曾看過一些看起來總是能夠佔到好缺,而在職場的階梯上扶搖直上的「社寵」,不但仕途亨通、政通人和,還總是能夠得到上級特別的關愛。
Thumbnail
將工作視為遊戲的心態轉變被提升為成功的關鍵。通過將工作與玩耍的界限模糊化,尋找工作的樂趣,可以激發無窮的熱情與創造力。作者介紹了工作與玩耍的四象限理論,強調「樂在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將工作視為遊戲的心態轉變被提升為成功的關鍵。通過將工作與玩耍的界限模糊化,尋找工作的樂趣,可以激發無窮的熱情與創造力。作者介紹了工作與玩耍的四象限理論,強調「樂在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生等同於一種商業模式,成功依賴於能力、效率和槓桿的結合。反思微軟加班文化,強調在追求高效勤奮時需平衡工作、健康與家庭。作者提倡「刻意練習」,同時警示勤奮應在個人承受範圍內,以保持生活的全面性和意義。
Thumbnail
在職場上務必手法。否則萬一賭輸了,有時候,付出的代價會很高。
Thumbnail
在職場上務必手法。否則萬一賭輸了,有時候,付出的代價會很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