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拖延、效率低落,甚至覺得自己「很廢」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太懶了?是不是我沒有自律?
但根據醫生、作家、知名 YouTuber Ali Abdaal 在他的著作《Feel-Good Productivity》(高效原力)裡提出的觀點 —— 拖延並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缺少了某些驅動因子。這本書顛覆了傳統「自律、打雞血、拼命幹」的生產力迷思,帶來一個更貼近人性的框架:讓自己感覺良好,效率自然提升。以下就是這套「快樂生產力」的三大核心:

Ali Abdaal 的《Feel-Good Productivity》是一本提倡「快樂生產力」的著作,主張高效生產的關鍵在於感覺良好,而非僅僅依靠自律。
1. ENERGIZE —— 在工作中找到能量與樂趣
問自己:「如果這件事變得有趣,它會長什麼樣子?」
我們不是機器,單純靠意志力強推任務,往往撐不了多久。相反地,如果能在過程中找到樂趣,生產力反而能自然釋放。
- 設計無聊的報表? → 假裝自己是在建造「星際任務控制台」。🛰️
- 視訊會議? → 換一個搞笑背景,氣氛馬上變輕鬆。🎭
- 重複性任務? → 配上一首讓人忍不住搖頭的音樂。🎶
此外,別低估身邊人的影響力。和正向、有能量的人共事,能讓你保持動力;相反地,和悲觀者一起,能量馬上被抽乾。
💡 小提醒:自信不是等來的,而是先假裝的。就算只是回 Slack 訊息,也請用「我就是專業」的氣場去面對。
2. UNBLOCK —— 移除情緒障礙,讓行動流動起來
我們不做事,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情緒被卡住。Ali 把它分為三種:
- 不確定性(Uncertainty):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
- ✅ 解法:把任務拆到最小顆粒,只做「第一步」。
- 恐懼(Fear):害怕失敗、被評價,甚至怕結果不好。
- ✅ 解法:「10–10–10 法則」——這件事在 10 分鐘、10 個月、10 年後還重要嗎?大部分答案是否定的。
- 慣性(Inertia):什麼都沒開始,於是就停滯。
- ✅ 解法:「5 分鐘規則」——先做 5 分鐘,不喜歡就停。但多數時候,一旦開始,你就停不下來。
3. SUSTAIN —— 長久持續,不燃燒靈魂
生產力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長跑。過度逼迫自己,只會把熱情消耗殆盡。保持長期的快樂與高效,需要三個元素:
- 節省能量(Conserve):並不是每件事都要拼命,學會說「不」。
- 充電(Recharge):睡眠、運動、休息、朋友聚會,都是必要的補給。
- 對齊(Align):問自己:我做的事和我的長期目標有關聯嗎?如果方向錯了,就算再努力,也是「效率很高的原地踏步」。
|生產力不必像懲罰
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效率低、拖延,不要再責怪自己「懶惰」。這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的大腦缺少了**能量(Energize)、解鎖(Unblock)、與持續(Sustain)**這三個要素。(延伸文章:《腦能量》|你的腦累了嗎?)
當你讓自己感覺良好,生產力就不是一種壓迫,而是一種自然流動。生產力從此不再是「硬撐」,而是一場能量與快樂的循環。
👉 下次覺得卡住時,請記得:
- 問自己「怎麼讓這件事變好玩?」
- 嘗試 5 分鐘小步啟動
- 給自己休息與對齊的空間
你的大腦會感謝你,你的效率也會自然提升。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
-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補充你的觀點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